2017年2月20日星期一

影評:星聲夢裡人/ La La land --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下)



《星聲夢裡人》的英文名 La la land,既是洛杉磯的別名,亦有追尋夢想之地的意思。追尋夢想,正是這套電影的主題。但我對片中主角追尋夢想的態度,卻有點保留。

戲中,女主角常把夢想和現實放在對立面,好像哪一刻不實踐夢想,便是背叛了自己。故此,當她看到男主角事業有成時不是在彈奏自己最喜歡的古典爵士樂,便已大為不滿。我想,這可能是個比較近期的想法,認為夢想是個 present tense,甚至是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是要現在立刻不斷實現的,就像 Bill Gates 或 Mark Zuckerberg一樣,寧願輟學也要發展自己的理想,成立自己的事業。

但我卻覺得,這樣做未免過於極端,追尋夢想和尊重現實之間也沒有絕對衝突。追尋夢想,也可以一步一步來。以男主角為例,即使他現在不是在演奏自己最喜歡的音樂,但他卻大可以在巡迴演出途中儲下足夠資金,同時建立知名度,以便將來成立自己的俱樂部。

《星聲夢裡人》的導演 Damien Chazelle,其實正是平衡理想和現實的最佳例子。Damien 由出道開始已經想拍一套歌舞片,連劇本都寫好了,卻一直被人冷眼對待;畢竟歌舞片傳統上叫好不叫座,對投資者來說不是最佳選擇。有些投資者,更要求他把電影改成大團圓結局(就像我們在 Epilogue 看到那個),以迎合大眾口味。

導演 Damien Chazelle

但 Damien 沒有妥協,也沒有放棄。他聰明的先把拍攝歌舞片的念頭放下,拍下了小本經營的作品《鼓動真我》(Whiplash)。結果電影一炮而紅,觀眾對他描寫人性深刻大為欣賞,投資者在見識到他實力後更是紛紛湧至,不但成就了今天保留真實卻無奈結局的《星聲夢裡人》,宣傳工作也做得更充分,令更多人認識這套好電影。

導演有他的堅持,也有他靈巧的地方,正是追尋夢想的最佳示範。如果他一直堅持先拍《星聲夢裡人》,恐怕電影到今天也未拍成;如果他輕易妥協,恐怕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套只剩下BBQ和煮碗麵的《大團圓版星聲夢裡人》。

東方的傳統智慧是“百忍成金”,現代社會卻講求一步到位。也許兩者都太極端,我們或能從導演的例子得到一些啟發。其實耶穌也勸誡他的弟子要“純良如鴿,靈巧像蛇”,在堅守初衷的同時如何迂迴前進,可能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上文:http://bileebalaa.blogspot.hk/2017/02/la-la-land.html



2017年2月2日星期四

影評:星聲夢裡人/ La La land --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上)

警告:內含劇透

《星聲夢裡人》是最近難得一見,不慍不火的電影。

不慍不火,在於劇情,也在於節奏。

先說劇情。

如果劇情太現實,導演便容易著眼現實的無奈。始終在娛樂圈中,千百人中只有一人能變得大紅大紫,其他人都只能作為綠葉襯托。當劇情主要描述男女主角的苦苦掙扎,電影便會變了紀錄片。

如果劇情太理想,導演便會被誘惑安排一個大團圓結局,好像結尾的平衡世界般,男女主角事業愛情兩得意。

但最終導演選擇走在兩者之間,述說現實,也留點夢幻。女主角雖然苦等六年,但仍能在一次個人演出中受人賞識,一炮而紅;男主角雖然特立獨行,但最終也有本錢,創立自己的爵士樂俱樂部。

唯一的遺憾,是男女主角雖然都能實現夢想,但卻不能共證鴛盟,留下絲絲無奈。這是否一個壞結局?我們作為觀眾,或許會這樣認為,有些人更可能會不值女主角琵琶別抱。但男女主角卻未必這樣想。否則他們既然有聯絡方法,大可繼續相伴相隨。阻止他們的,不是當時事業,更不是濃情轉淡,而是人生路向的不同。

所以電影最大的無奈,不是在於男女主角不能廝守終身,而是有些事情,過去了便是過去了,無從挽回。無論是多偉大的愛情,因為大家人生路不同,有時也被迫取捨。如果你要他們再選一次,可能他們仍然會選擇現在的結局-- 寧願留下點點悵然,把那原本可能最美滿的結局留在平行世界中。



《星聲夢裡人》不慍不火的另一方面,是節奏的點到即止。

即使男女主角吵架,他們也不會翻檯扔盤;即使他們熱戀,也不會描寫他們激烈做愛。就像五六十年代的電影一般,這電影華美而含蓄,把想象留白。特別是最後一段,雖然男女主角五年沒有相見,但萬語千言都只用一個眼神表達了。感念卻不留戀,各自昂首走自己的路。

不但劇情節奏拿捏得很好,《星聲夢裡人》的編劇也很有心思。主角的一舉手一投足,都經編排。有一幕,說到男女主角要各散東西,但卻留戀對方-- 先是男主角轉身,看見女主角的背影,唯有悵然回頭繼續走;然後是女主角轉身,也只見到男主角的背影,唯有一咬牙繼續走。整場戲主角的動作就像跳舞般,配合得絲絲入扣。

導演只有三十多歲,卻能把電影拍得不慍不火,餘音裊裊,很考功力。整套戲的氣氛,有點像孔子形容詩經所說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主角彼此欣賞而不放縱,思念傷感而沒有損傷。

雖然如此,但《星聲夢裡人》也不是沒有缺陷,詳看下文分解。

下文:http://bileebalaa.blogspot.hk/2017/02/la-la-land_20.html

2017年1月18日星期三

人生是個遊樂場

人生三大問題

人活在世上,一定或多或少處理三個問題:
一.我活在世上有什麽意義?
二.我要如何面對死亡?
三.我能如何面對苦難?

自人類有文明以來,因應這三個問題曾有多個答案,而它們大多以宗教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根據佛家教導,人死後會墮入輪回,所以其實人仍然存在,只是以另一種方式表現。因此,人活在世上的意義,就是行善積德,看破紅塵,最終能脫離輪回而涅磐成佛。至於如何面對苦難?淨土宗可能會教你唸佛,禪宗則要你自己參透,自行突破。在西方,基督教也有類似的答案。根據基督教教義,神創造人有一個目的,就是要侍奉祂。人若信神,就能得永生,不用害怕死亡;面對苦難,只要相信神有祂的意思,祂自然會帶領你勝過苦難。

能夠全心全意相信神的人當然很好,因爲他們不需要像無神論者一樣,苦思人生的意義;他們不需要獨自去面對苦難,更不需要面對死亡帶來的那種孤寂和恐懼。可是,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些人和宗教搭不上綫-- 對於他們來説,去信靠一樣不能完全被觀察、被推斷、甚至被推翻的事是十分危險的。他們過不了自己理智那一關。那麽,他們可以如何面對人生的三大問題呢?

人生本無意義

對於一個無神論者來説,人生是可以了無意義的。人類的存在,本來就是無數偶然踫撞出來的成果-- 地球是一股氣團石塊偶然間聚合而成的星球,上面偶然間擁有水、陸地和大氣,水中的無機物偶然間組成了有機物,有機物偶然間產生了有思想、有感情、有智慧的人類……有人會問,哪會有那麽多偶然?連十億分之一的機會也不知有沒有。沒錯,這些偶然一起出現的機會率的確很低,可能比十億分之一更少;可是,假設茫茫宇宙有一百億個星系的話,在芸芸星系中產生一個這樣的地球,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如此一來,我們的存在是可以沒有先驗的(a priori)意義的。我們出生並不是爲了去達成某個目的。我們出生不是爲了報效祖國,也不是為了侍奉某神某人。那麽,既然人生沒有先驗意義,這是否代表人生毫無價值呢?非也。這只是表示,人生的意義,是要由我們自己賦予的這是我們第一個重要的推論。
人生是個遊樂場

那麽對筆者來説,人生的意義是什麽呢?首先我們可以認識到,生命是很奇妙的一回事。我們有機會誕生在地球之上,做那十億分之一的唯一;我們能夠有複雜的結構,有思想感情;最奇妙的,是一班由無機物組成的人類竟然可以創造出偉大的文明-- 我們有哲學思考、有科技結晶、有藝術創作、有語言文化、有風土人情……人類文明豐富到一個地步,是我們窮一生的時間也不能完全體驗的。

人類和人類文明的誕生,並無目的,卻能如此奇妙-- 這就像我們閉著眼睛在紙上亂塗亂畫,卻能畫出梵高的《星夜》一樣-- 這已經是一件奇跡。



那麽,既然我們存在並無一個先驗的目的,卻是如此奇妙,我們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麽呢?我覺得,我們存在的目的便是盡我們所能去體驗。這就像如果我們被偶然送到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樂園,看見周圍琳琅滿目的遊戲和攤位,我們會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問:我爲何會到這裡來?,不找到原因便坐在地上不走;相反,我們會到處去玩,飽覽樂園景色,盡情體驗。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既然我們有這個機會來到這個奇妙的世界,我們何不趁此體驗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細味五千年來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品嘗人生中的甜酸苦辣?這就是我對人生的答案。

不過雖然人生是一個遊戲刺激精彩,攤位種類繁多的遊樂場,更重要的是,你只能在裏面玩一天。

死亡與苦難

很多人對死亡總有一股莫名的恐懼。我想,這種恐懼的來源,是因爲當我們死了,我們不但不能留住我們珍惜的事物,我們更失去了肉體;我們不但失去了肉體,更失去了自己的存在(being)。一旦我們不再存在,那就真的什麽也沒有了。即使我們死後世界如常運行,但對我們來説,那只是一片虛無。虛無!這是一個多麽可怕的景象。很多人就是因爲恐懼死亡,所以便嘗試蒙蔽自己,説服自己說“死亡還遠呢”,然後勞勞碌碌的過每一天,直至死亡如約來臨。

可是,爲何我們要因死亡後的虛無而恐懼戰兢呢?如果你只能在迪士尼樂園裏玩一天,你會思考一天後會怎麽樣,悲嘆一天的短暫,還是好好把握這一天?弭患重病的人非常愛惜光陰,因爲他們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可能只剩下一個月;可是,即使我們還有八十年可活,八十年跟一個月又相差多少?只要死亡仍然是我們的結局,我們的時間就在滴滴答答的倒數,我們的生命也在一分一秒的減少。每當我想到這一點,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特別清新,因爲吸一口就少一口了。

對無神論者來説,死亡是我們的最終結局。不過,認識這一點不但不會令我們絕望,反而是激勵-- 時日已經無多,我們已沒有時間去白白蹉跎!我們正視死亡,卻不會重視死亡。重要的,是在我們死前,我們有沒有好好活過每一天。死亡將臨,請珍惜當下-- 這是我們第二個重要的推論。

同樣的,如果我們認識到人生意義就是體驗,但我們的時間卻是有限的話,生老病死,相聚分離苦難對我們來説便不是一個問題-- 因爲透過苦難,我們能體驗到自己悲傷愁煩的情緒;透過反思應對苦難,我們能變得更加成熟。不但如此,由於我們自知時間無多,我們更不會拖延,而是積極地體驗苦難,勝過苦難,令它成爲豐富我們人生的土壤!

以上只是筆者對人生三大問題的一個答案。你或許不同意,你或許覺得人生是一個修羅場,而不是一個遊樂場。但無論如何,請記得我們的兩個重要推論:
一.人生價值,必須由自己尋找,自己賦予,自己實現;

二.人生有限,切勿盲目,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