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7日星期六

人盡可夫




“人盡可夫”這成語,一般用來形容那些蕩婦,因爲人人皆可作其丈夫。誰不知這成語的出處,卻是來自一個涉及生死兩難,愛情親情中間的抉擇。


春秋戰國時代,鄭國大臣祭足獨攬大權,氣得國君鄭厲公命令祭足的女婿雍糾刺殺他。誰不知事情被雍糾的妻子雍姬(即祭足的女兒)知道了。雍姬好生為難-- 如果把此事告知父親,則祭足定會處死雍糾; 如果不告知父親,父親便會死……怎麽辦?


雍姬和母親商量,她的母親告訴她:“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意思是“人人都可做你的丈夫,父親只有一個,怎麼能相比呢?”如此這般,雍姬便聽從母親勸告,把事情告知父親。結果祭足果然把雍糾拘捕處死,鄭厲公也被迫流亡外國。(是的,春秋時代很流行到外國尋求政治庇護。)


一開始看這公案,覺得整件事很荒謬-- 雍姬既然問母親,哪有妻子不維護丈夫反維護女婿之理?“人盡可夫”只是藉口;如果雍姬問她的婆婆(雍糾的母親),她的婆婆肯定會說“丈夫與你有肌膚之親,當然更重要”等話。換句話說,在雍姬問母親那一刻,雍糾已是必死無疑。


不過,後來我轉念一想,發現整件事可能根本沒有那麽複雜。雍姬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麽蠢-- 在親情和愛情之間,她早已作出抉擇。詢問母親,正是因爲已經預知母親的答案,從而減輕良心的不安。可是爲什麽雍姬能如此肯定地作出選擇?我再查究下去,發現原來雍糾和雍姬只是政治婚姻的犧牲品,(應該)沒有真感情牽涉在内。所以,不需等雍姬與母親商量;當雍糾把事情告訴妻子那一刻,他已是註定有死無生。難怪當鄭厲公出奔時,一邊奔一邊怨雍糾:“與雍姬商量,他死得應該,我奔得冤枉!”後半句是我加的。


可是,如果雍姬真的愛雍糾,她會怎麽辦呢?愛情與親情的拔河,中間有一道界線嗎?

參考:
成語出處:http://home.educities.edu.tw/etian0916/literature/story3.html
出處故事: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73690_48533.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看完有什麽感想?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