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星期二

自從你腳步輕臨,世界面目從此改變……

偶然間認識了英國詩人勃朗寧夫人的十四行詩,和她傳奇的愛情故事,心中很受感動。
這裡先寫下她的詩,下次再寫她的愛情故事--


葡萄牙人十四行詩集之七

自從你腳步輕臨,
世界面目悄然改變。
我本沉淪在死亡邊緣,
但你溫柔堅定,
以愛把我輕輕挽起。

是你教曉我新生的曲調,
是你賜予我愛的福音;
因你在身旁,
我欣然接受神洗禮的酒,
讚頌它的甜美。

無論是身旁或遠方,天堂或家鄉,
只要是你到過之處,從此都改了模樣。
我只看見:
天使歡唱著你的名字,
琴聲陪伴歌聲蕩漾。

The face of all the world is changed, I think,
Since first I heard the footsteps of thy soul
Move still, oh, still, beside me, as they stole
Betwixt me and the dreadful outer brink
Of obvious death, where I, who thought to sink,
Was caught up into love, and taught the whole
Of life in a new rhythm. The cup of dole
God gave for baptism, I am fain to drink,
And praise its sweetness, Sweet, with thee anear.
The names of country, heaven, are changed away
For where thou art or shalt be, there or here;
And this... this lute and song... loved yesterday,
(The singing angels know) are only dear,
Because thy name moves right in what they say.



2013年1月25日星期五

影評:雲圖 / Cloud Atlas (下)

輪回
有人說,這套電影的主題是輪回。六個故事雖然發生於不同年代,但歷史不斷重演:有人被欺壓,遭受不平等待遇,然後努力爭取自由解放……我一半同意。沒錯,歷史看似在不停重覆,但其實不然,因爲人一直在進步。

爲什麽人類歷史會不斷重演?我覺得,這是人類利己性和利他性不斷抗爭的結果。利己性,有些人稱之為自私、獸性、罪性,但其實這性格一點原罪也沒有。試想像,在過去的幾萬年間,當人還過著朝不保夕的狩獵生活,如果人不自私,努力為了保住自己生命而過活,人早就死光了。相對來説,利他性卻是一種比較後期的產物-- 當人類開始群居,開始展開農耕生活之後。當人們發現,原來彼此分享,彼此合作會帶來更大的成果,利他性便開始展現,而且透過道德倫理傳承下去。有些人稱利他性為人性、善性,我卻覺得稱之爲社會性比較恰當。自利性本身並沒有錯,因爲它是動物進化的原動力;但在人踏入群體生活後,自利性卻變得格格不入,甚至會為社會造成危害。所以自私自利的行爲,例如説謊、偷盜、殺人等,一直為社會所譴責。

那麽,既然我們現在都是群居動物,都生活在社會中,爲什麽人還是有利己性,會自私自利,會自相殘殺的呢?這是因爲利己性早已根深蒂固的植根在我們的基因當中。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植根了數千萬年的性格,又怎能一下子把它們連根拔除?所以,即使利己性早已不完全適合現代社會,我們還是會不時見到它的存在-- 人會嘗試貶低別人來擡高自己,奴役他人以服務自己,甚至爲了保住自己而不顧別人死活……事實上,人類能在數千年的歷史内壓抑,克服本身的利己性,培養出推己及人的思想,甚至捨身取義的利他精神,真可算是一件奇跡。

在電影中,我們也可見到這兩種性格之間的鬥爭:一邊是人的利己性發動,令黑人受到壓迫,同志受到壓迫,複製人受到壓迫,核電廠的老闆爲了一己私利而罔顧核事故帶來的後果;另一邊卻是人利他性的彰顯:黑奴以熱誠和關顧感動他人,記者不惜連賭上性命也要捍衛新聞自由,複製人明知革命會失敗卻仍嘗試將真相宣告出去……

突破
那麽,利己性和利他性的鬥爭是否就這樣永遠重覆下去,令人類歷史永遠墮入輪回之中?我看不然,相信導演也是這樣想。戲中的Tom Hanks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六個故事中,Tom Hanks飾演的角色很多都是利己性的代表-- 謀財害命的醫生、古惑的酒店主人、把人摔下街的黑幫作家、爲了保住性命連妹夫也不顧的原始人。他們未必是同一個靈魂轉世,但肯定是人類利己性的代言人。尤其是在第六段故事中,當那個原始人看見妹夫被食人族攻擊,但他爲了保住自己性命,只管躲在石後不敢出來。可是,當他遇見那個先見族的女子後,他卻能抵擋住殺掉她的誘惑,還三番四次的拯救她的性命-- 這行爲也救了自己一命,因爲在最後當他也如妹夫般被食人族攻擊的時候,那女子選擇在石後站了起來,救了他。我認爲這情節帶有很強的象徵意義:在一模一樣的場景中,那女子大可選擇躲在石後不出來,然後利己性勝利,循環繼續;但因爲原始人對他的愛,她選擇站出來,打破了這個輪回。愛心打破了自私,換來了最後美好的結局。

我想,這就是導演所帶出來的訊息:即使人有利己的基因,但利他性終將勝利;或是說得好聽點,即使人本性自私,但無私的大愛終將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更好的結局。歷史不是一個永恒的循環;人雖然看似一直在壓迫某個對象,先是膚色,然後是性別、取向、身份……但對象一直在變,人也在學會如何尊重,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歷史不是循環,而是螺旋-- 看似重覆,其實卻在不停前進。

電影中,每位主角都會帶著一個像流星的胎記。流星代表願望。在尋覓自由解放的路上,每位主角其實也是人類願望的化身;但這不只是一個願望,對嗎?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影評:雲圖 / Cloud Atlas (上)

警告:本文涉及大量劇透,不贅。

架構
雲圖是近年來看過結構最宏大的電影。電影裏包含六段故事,空間遍達美歐亞,時間橫跨一千年;故事之間不但劇情不同,連劇種也不一樣-- 有的是書信往來,有的是搞笑喜劇,有的是敍事史詩……如何將這六段情節串連起來,實在是導演的一大挑戰。至於究竟導演成功了沒有?以一套三小時的電影來説,我覺得他們已經做得很好-- 初時也許還有些亂,尤其是最未來那一段,一開始真的不知道它是頭是尾(所以看到飛船時真的嚇一跳,以爲是時空轉移);但隨著劇情推展,認清楚人物時代以後,電影的結構便變得一清二楚。不但如此,其實導演也加插了很多元素來凸顯和串連每個故事,例如每個時代的人物都有其獨特的造型,每個時空都有上一代遺留下來的物品等(律師的日記,作曲家的碟片,出版商的電影版自傳……)。

主題
不但如此。除了造型和紀念品外,真正貫穿六個故事的其實是同一主題-- 解放。六個故事都是圍繞著解放這個主題而生,縱使解放的對象各不相同。


第一段解放的對象是外表。主角生於南北戰爭前的美國,一個相信黑人比白人低等的家庭中。但在他歸家的旅行中,他結識了一位黑人;而這黑人用行動和愛心表明,他和主角都是人,並不會因外貌的差別而令地位有所不同。

第二段解放的對象則是藝術。主角生於二戰前的英國。他雖是個作曲家,卻因同性戀的身份受到迫害,甚至威脅禠奪他作品的擁有權;最終主角不惜放棄名譽地位,也要説明藝術就是藝術,並不會受到作者的身份而改變。藝術不需附生於任何事物而存在。雖然主角最後因爲時代不容許他的性取向而在飢寒交迫下一死以明心志,但他的歌曲最終也被肯定,甚至在一千年後仍然流傳著。

第三段有關信息的解放。被原油公司操控的核電廠老闆試圖隱瞞消息,令核電廠造成意外而令公衆恐慌,從而繼續依賴原油。身為記者的主角無意間得知這個大秘密,結果被人連番追殺。她身旁為核電廠工作的科學家面臨兩難抉擇:要麽隱瞞事實,讓自己繼續保住飯碗;要麽披露事實,讓群衆免受核事故之害……兩位主角用行動表明,信息並不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服務;新聞的自由,值得用生命去爭取。

第四段故事發生於2012年,是過去與未來的分野。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一個出版商因爲被人追殺而躲進一間酒店,隨後他才知道原來所謂“酒店”是一間會軟禁人的老人院。不甘心的他與幾位老人展開瘋狂的逃亡大計,還將他的“事跡”結集成書,改編成電影……這段情節的解放性沒有其餘的那麽濃厚,卻很明顯,就是人身自由的解放。

第五第六段故事都是發生於未來,一段發生於一百年後的首爾,另一段發生於人類文明滅亡重生後的夏威夷。第五段探討的是身份的解放-- 當時社會分成兩個階層:純血人與合成人,純血人在社會擁有特權,而合成人則只能如奴隸般服侍純血人。故事主角是個合成人,在飽受欺壓之餘更在偶然間發現一個可怖的事實:原來合成人在死後會被“回收”,製成蛋白質飲品被現存的合成人飲用!很明顯的,由純血人組成的社會並不把合成人當人,而只是工具般把他們剝削、利用、回收……主角毅然加入革命軍,展開一段根本不可能成功的革命,試圖把這個真相公佈給大衆。雖然革命最後失敗了,但以在更遙遠的未來主角被神一般崇拜來看,合成人還是覺醒了,為自己人類的身份而爭取。

第六段的故事比較複雜,因爲背景不是交代得很清楚。不過最少我們可知道,故事發生於人類文明大衰亡後,人類分成三支:一支已經移居到其他星球,擁有最高超科技;第二支留在地球,他們雖然擁有高科技,但正因爲某些原因(輻射?)面臨滅亡;而第三支則回到原始狀態,並分成幾族互相廝殺。第二支的人知道,唯有召回第一支的人類,他們才可以繼續生存;但唯一的發射站卻已經被廢棄,而且在險峻的高山上,需要第三支的原始人帶路。結果第二支便派出女主角隻身一人來到第三支人的一個部落,要求男主角--一個原始人帶路。男主角本來對女主角充滿疑忌,因爲他根本不知道女主角的目的爲何。在他看來,這個擁有高科技的女人對他的部族不懷好意,到魔鬼盤踞的山上探險更只會帶來滅亡。雖然他答應了她的請求,但在途中他不斷面臨誘惑-- 他心中的魔鬼不斷勸他把那女子殺掉,以換取一族的安寧。但他最後也沒有做到。他找到了自我-- 他對女主角的愛意令他克服對迷信的恐懼,不但三番四次的拯救她,最後更成功收復了發射器,換取最好的結局。我覺得,這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解放的故事。

但這場轄制與解放的鬥爭,會有完結的一天嗎?請看下回分解:http://bileebalaa.blogspot.hk/2013/01/cloud-atlas_2956.html



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人生是個遊樂場

人生是個遊樂場

人生三大問題

人活在世上,一定或多或少要處理三個問題:
一.我活在世上,有什麽意義?
二.我要如何面對死亡?
三.我能如何面對苦難?

自人類有文明以來,因應這三個問題有多個答案,而它們大多以宗教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佛家教導人死後會墮入輪回,所以其實人仍然存在,只是以另一種方式表現;因此,人活在世上的意義,就是行善積德,參透萬物,普渡衆生,最終能脫離輪回而涅磐成佛。至於如何面對苦難?淨土宗可能會教你唸佛,禪宗則要你自己參透,自行突破。

基督教也有類似的答案。根據基督教教義,神創造人有一個目的,就是要侍奉祂。人若信神,就能得永生,不用害怕死亡;面對苦難,只要相信神有祂的意思,祂會帶領你勝過苦難。

能夠全心全意相信神的人是有福的,因爲他們不需要像無神論者一樣,苦思人生的意義;他們不需要獨自去面對苦難,更不需要面對死亡帶來的那種孤寂和恐懼。可是,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些人和神/宗教搭不上綫-- 對於他們來説,去信靠一樣不能完全被觀察、被推斷、甚至被推翻的事是十分危險的。他們過不了自己理智那一關。那麽,他們可以如何面對人生的三大問題呢?

人生本無意義

對於一個無神論者來説,人生是可以了無意義的。人類的存在,本來就是無數偶然踫撞出來的成果-- 地球是一股氣團石塊偶然間聚合而成的星球,上面偶然間擁有水、陸地和大氣,水中的無機物偶然間組成了有機物,有機物偶然間產生了有思想、有感情、有智慧的人類……有人會問,哪會有那麽多偶然?連十億分之一的機會也不知有沒有。沒錯,這些偶然一起出現的機會率的確很低,可能比十億分之一更少;可是,假設茫茫宇宙有一百億個星系的話,在芸芸星系中產生一個這樣的地球,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如此一來,我們的存在是可以沒有内在意義(intrinsic cause)的。我們出生並不是爲了去達成某個目的。那麽,這是否代表我們現在已經可以了結自己生命,使虛無歸於虛無呢?也不是。因爲我們知道,生命是很奇妙的一回事。我們有機會來到世界,做那十億分之一的唯一;我們能夠有複雜的結構,有思想感情,這些都是很奇妙的事。更奇妙的,是一班由無機物組成的人類竟然可以創造出偉大的文明-- 我們有哲學思考、有科技結晶、有藝術創作、有語言文化、有風土人情……人類文明豐富到一個地步,是我們窮一生的時間也不能完全體驗的。

人類和人類文明的誕生,並無目的,卻能如此奇妙-- 這就像我們閉著眼睛在紙上亂塗亂畫,卻能畫出梵高的《星夜》一樣。這本身,已經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人生是個遊樂場

那麽,既然我們存在並無一個先驗的目的,卻是如此奇妙,我們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麽呢?我覺得,我們存在的目的,便是盡我們所能去體驗。這就像如果我們被偶然送到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樂園,看見周圍琳琅滿目的遊戲和攤位,我們第一件事會做的,不是問:爲何我會來到這裡來?,而是盡情去玩,去體驗身邊的事。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樣:既然我們有這個機會來到這個奇妙的世界,我們何不趁此體驗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細味五千年來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品嘗人生中的甜酸苦辣?這就是我對人生的答案。

不但如此,不但人生是一個遊戲刺激精彩,攤位種類繁多的遊樂場,更重要的是,你只能在裏面玩一天。

死亡與苦難

很多人對死亡總有一股莫名的恐懼。我想,這種恐懼的來源,是因爲當我們死了,我們不但不能留住我們珍惜的事物,我們更失去了肉體;我們不但失去了肉體,更失去了自己的存在(being)一旦我們不再存在,那就真的什麽也沒有了。即使我們死後世界如常運行,但對我們來説,那只是一片虛無。

可是,爲何我們要如此注意死後的世界呢?如果你只能在迪士尼樂園裏玩一天,你會思考一天後會怎麽樣,悲嘆一天的短暫,還是好好把握這一天?弭患重病的人非常愛惜光陰,因爲他們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可能只剩下一個月;可是,即使我們還有八十年可活,八十年跟一個月又相差多少?只要死亡仍然是我們的結局,我們的時間就在滴滴答答的倒數,我們的生命也在一分一秒的減少。當我想到這一點,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特別清新,因爲吸一口就少一口了。

認識死亡是我們的最終結局。這不但不會令我們絕望,反而是激勵-- 時日已經無多,我們已沒有時間去白白蹉跎!我們正視死亡,卻不會重視死亡。重要的,是在我們死前,我們有沒有好好活過每一天。

同樣的,如果我們認識到人生意義就是體驗,但我們的時間卻是有限的話,苦難對我們來説便不是一個問題-- 因爲透過苦難,我們能體驗到自己悲傷愁煩的情緒;透過反思應對苦難我們能變得更加成熟。不但如此,由於我們自知時間無多,我們更不會拖延,而是積極地體驗苦難,勝過苦難,令成爲豐富我們人生的土壤。

以上就是我在一次思考中對人生三大問題的一個答案。要留意的是,對人生的答案永遠不會完全,也不能完全。而且,以上的看法也不完全代表我,只是我裏面的無神論者在説話而已。

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

誘惑


自從寫了一篇影評有800人瀏覽後,以後每次看戲便心癢癢想多寫一篇。友人笑說我腐化了,以後只會靠寫影評吸引讀者。尤其是上次看完《孤星淚》後,連大綱也打好了,不過還是抵抗住誘惑沒有寫。這幾天在youtube上把《孤星淚》音樂劇重看又重看,對故事情節感受更深,甚至有每首歌都寫一篇感想的衝動。我心中慶幸當初沒有草草下筆,否則感想便流於表面,自降身價了。

不過800人!當其他文章平均只會有50人看過的時候,800這個數字真的挺震撼。

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人生理想

A Book of Verses underneath the Bough, 
A Jug of Wine, a Loaf of Bread--and Thou
Beside me singing in the Wilderness--
Oh, Wilderness were Paradise enow! 

一簞疏食一壺漿,
一卷詩書樹下涼。
伊人伴吾歌曠野,
茫茫曠野即天堂。

這是十一世紀波斯詩人峨默的詩。雖然是一千年前的人了,但所想的和我如出一轍……其實我的人生理想很簡單:有飲食的餵養、詩書的熏陶、樹下乘涼的閑情逸致、伊人和唱的美滿和諧,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2013年1月6日星期日

言過於行

最近一口氣看完岩明均所畫的《寄生獸》和《歷史之眼》。兩套都是帶有很深哲學思想的漫畫,但我看完不但沒有感覺,連思考背後涵義也沒有。這表示了三個可能性:
第一:我的腦開始退化,漸漸喪失思考和感覺的能力
第二:最近睡眠不足,沒有多餘腦力思考
第三:我對思考有點累了。

真的有點累。最近去了兩個退修營,又不斷想著寫作題材,腦袋瘋狂運轉。最重要的是,腦袋瘋狂運轉不要緊,身體跟不上才是問題。人生有些事其實很簡單-- 要追尋自己的理想、要愛身邊的人、要懷抱希望……思考的過程只是不斷將這些結論深化,但這些結論的本質卻不會變。不但如此,人生還有一條信條,就是不要只想不做。當思想不斷深化,行爲的膚淺只會造成強大的反差,令我尷尬不已。當一個人只有愛的理論,卻不懂實踐;當一個人空談理想的重要,卻一生營營役役,這只會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可是,問題來了:如果我真的明瞭愛和理想的重要,爲什麽我做不出?身體不是由思想所控制嗎?究竟我是不是真的明瞭,還是我腦海中還有其他潛規則互相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