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

影評:Life of Pi(上)

警告:以下内容,嚴重劇透。《Life of Pi》值得看,請看了才往下閲讀,以免破壞興致。

前言
昨晚與家人深夜到戲院看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老實說,看完後疑團重重,很多情節想不通。回家後上網看了些影評,再自己思考一下,才總算有點頭緒。下文,正是我對戲中一些情節的解讀和反思。

版本
我想大部分觀衆離場時都有同一個問題:究竟Pi所說的兩個版本,哪個才是真的?
第一個版本,是戲中上映的那一個:Pi與幾隻動物上了船,最後只有老虎Richard Parker留下來,一人一獸在鬥爭中一起經歷飛魚、暴風雨、無人島等情節,最後被救的故事。
第二個版本,則是Pi事後口中所說的那個:數個生還者相咬相吞,最後只餘Pi苦海獨自求生……

由於先入爲主的關係,我們一開始大概都會覺得第一個版本才是真相。但從那個調查人員說“香蕉不會浮在水面”開始,第一個版本開始變得疑幻疑真-- 回想一下,第一個版本確實充滿“犯駁”的情節:斑馬和猩猩的骨頭自動消失了、老虎竟能藏在載滿東西的帆布下、無人島上的水竟會無故變質、鯨魚恰巧在救生艇下游出來……一切一切都似在暗示,第二個版本才是真實。
我想,這是我們第一個要搞清的問題。就是因爲第一個版本純屬子虛烏有,所以才會帶出下的討論。

老虎
好了,如果第一個版本純屬Pi自己想象出來,那麽故事裏的情節,例如與老虎的爭鬥、吃人的無人島、可怕的暴風雨等等,可能都只是虛構的情節。既然如此,我們便大概要問,究竟Pi(或是作者本人)為什麽要作出這些情節?皆因在真實情節中,我們還可歸咎事件出於偶然;但在虛構的故事中,每一件事都應該有其寓意。那麽,我們第一個問題就是,究竟老虎Richard Parker代表什麽?


在戲中,訪問者指出Richard Parker正是代表Pi自己。但準確點說,Richard Parker代表的,應該是Pi的野性。根據Pi在戲中所說,廚子(鬣狗)的可惡之處,就是他引發出Pi心中之惡。當鬣狗在啃咬猩猩的時候,老虎猛然從帆布下躥出來,把鬣狗咬死;就如在第二個版本的故事中,當廚子在打Pi的媽媽時,這行爲把Pi心中之惡激發出來,反而把廚子殺死,甚至把他吃掉。老虎所代表的野性,令Pi做出他平日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野性是否就是罪惡呢?似乎也不是。事後的Pi在回憶中不斷道謝老虎,因爲是牠令Pi一直保持警覺,一直保持求生的意志。在茫茫大海中,只有野性才能激發人生存的本能。因爲野性,Pi才能打破吃素的習慣,靠捕捉魚類而求生。當然,單純的,不修飾的野性在現代社會並不被接受-- 這就是爲什麽Richard Parker一抵岸便頭也不回的走得無影無蹤的原因。

相對的說,如果老虎代表野性,那麽Pi自己大概便代表人性。人性,就是野性的相反-- 群體、道德、倫理。因爲Pi有群體性,所以他相信他能與Richard Parker和諧共處;因爲Pi有道德,所以當他破戒吃魚時會嚎啕大哭……但人性和野性並不是水火不容的-- Pi需要Richard Parker來保持警覺,Richard Parker也需要Pi捕魚來供給食物。這正如在社會中,野性令人有向上游的渴望,但人性卻能提供道德規範,令人不致傷害他人利益。

如果上述推測成立,那整場戲的主題之一,就是人性和野性的不斷鬥爭和磨合。而當Pi在快死的時候,這場磨合達到高峰-- Pi終於能毫無防備的接受Richard Parker,Richard Parker也毫無保留的躺在Pi的懷裏……當身體快要凋亡的時候,人性與野性的鬥爭自然變得毫無意義。 



1 則留言:

看完有什麽感想?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