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星期二

元旦考

爲何今天是元旦?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仔細想起來卻好像無從解釋。如果按太陽運行規律來看,今天不是日照最短的一天(那是冬至);如果按月亮運行看,今天也不是月亮轉虧為盈的那一天(這是年初一)。

那麽,今天有什麽特別,令它的到來變得別具意義?

原來,元旦的日子,並不一定是一月一日。在中華民國成立前,中國的元旦,理所當然地是大年初一。即使是在西方,在中世紀時歐洲人的新年也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耶穌的誕辰。當然,耶穌不是在十二月降生;十二月二十五日本來是太陽神的誕辰,是某個教宗強行將聖誕搬到這天,方便與太陽神信仰一爭長短。爲什麽十二月二十五日預表太陽神誕生?理由我們上面提過-- 這是一年中日照開始變長的一天,代表太陽從沉睡中醒過來了。這證明,無論是古代的東方還是西方,過新年都是有背後一套道理的。

那麽現在我們過的這個新年又有沒有道理?可以說有,又可以說沒有。現時我們奉行的公曆,是在十六世紀敲定的,當時被稱爲格里高曆 (Gregorian calender)。當時教皇格里高深感曆法過時,所以編訂格里高曆,並且以一月一日為一年之始。爲什麽是一月一日?因爲這是聖誕節後的第八日。根據猶太人傳統,兒童都會在出生第八日受割禮,耶穌也不例外。結果,在2014年前的這一天,耶穌因割禮為人類流下第一滴血,預表救恩的開始。

原來我們奉行的元旦,背後竟然有一個如此感人的故事!可惜這不是圖畫的全部。原來在格里高深惡痛絕的舊曆法儒略曆 (Julian calender),新年的第一天已是一月一日。儒略曆是誰制訂的?凱撒大帝。時為公元前四十五年,耶穌還未出生。爲什麽凱撒要把新年定在一月一日?我找了好一陣子,可還是找不到答案。我想除非起凱撒於地下,否則元旦的真相到最後可能還是一個謎。(鄭少秋上身XDD)

順帶一提,一月的英文是 January,而這名字來自古羅馬傳統神祇 Janus。Janus 是羅馬人的門神,他有兩張面,一面望前,一面望後-- 祝願大家在此時此刻除了熱烈慶祝倒數,也有時間給自己沉澱一下,回顧過去,計劃將來!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各位新年快樂。








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卡帕多西亞風土志


時值皇紀三一零四年。在卡帕多西亞大陸上,皇室早已消失達三百年之久。三百年前,卡帕多西亞帝國皇帝暴斃,皇儲失蹤,令各地群雄四起爭奪帝位,帝國陷入連串動亂;北方獸人的入侵,更是令整件事雪上加霜。終於,卡帕多西亞帝國分裂為五部分,各國互相攻打,直至如今。

魔法
魔法的源頭,據說與世界一樣古老。現在大陸上的巫師,使用的魔法通常以咒文為主。可是,越簡單的咒文,便越容易受到扭曲,甚至招來反效果所以比較高強的巫師,便懂得背誦更多的咒文,以在不同場合使用,例如在水上召喚雷電的咒文,便於陸上使用的大為不同。不但如此,更高級的巫師,更懂得稍微改換咒文,以令它更為自己所用。

自古以來,魔法都是皇室屏障。每次新的大法師上任,皆會代表魔法師公會宣誓效忠皇室。可是四百年前當皇子失蹤時,大法師同告失蹤,魔法師公會頓時陷入內亂-- 有些魔法師選擇效忠地方諸侯,有些巫師卻選擇逃到荒野,甚至逃到精靈領地中。

數百年來的互相攻伐,其實數魔法師的損失最為慘重。一方面叛亂的魔法師中不乏本來位高權重之輩,他們互相攻打令宏深魔法大半凋零殆盡;一方面魔法師們的高強本領也令諸侯為之側目。每逢叛亂,魔法師總會成為首先清算的對象。

經過數百年的內耗,卡帕多西亞大陸上的魔法師地位變得極為低落,當中更不乏招搖撞騙之徒。他們大多只懂得最簡單的法術,例如搜尋、幻象等,並且以雇傭的身份為諸侯提供服務。雖然如此,但較為資深的魔法師,從未忘記他們昔日的輝煌。

精靈
精靈是何時居住在卡帕多西亞大陸的,沒有人知道。有些人說,他們比人類更為古老。根據傳說,精靈皆會魔法,甚至比魔法師本領更為高強。可是,由於一般人等閒不會與精靈接觸,故此這傳說從來未被證實。不但如此,其實精靈在帝國史上極少露面,而在歷史上出現時,事蹟又乏善足陳。

傳說中精靈是特立獨行的民族。他們彼此甚少交往,極少合作,遑論相爭。大半的精靈都居住在大陸西南方的精靈領地裡。精靈領地以前是帝國的一部分,相傳為帝國創始人的故鄉。故此,這片土地一直被列為禁地,嚴密把守。帝國分裂後,領地被精靈封閉,除了某些巫師外,再無人與他們交往過。

獸人
獸人是強悍的民族。早在帝國發生動亂之前,牠們已在北方出現,並且頻頻造成滋擾。帝國為之疲於奔命,但卻無可奈何。一方面大陸北方全是崇山峻嶺,難以守衛;一方面獸人體型比人類大一倍有餘,一般軍隊根本難以匹敵。帝國為此駐下重兵,但這卻造成米列底聯盟一方獨大的遠因。

不過,獸人雖然強大,卻並非無敵,因為他們的生存原則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種生存原則,一方面令他們殺敵時毫不留情,一方面卻也令他們難以組成統一的軍隊,而且極易內訌。

但數百年來,隨著獸人與人類的接觸日益增加,他們的文化也急速增長。本來僅憑利爪打鬥的他們,現在也學懂了使用簡單武器。不但如此,更有傳聞道,米列底聯盟打算與獸人合作,一起攻下整個卡帕多西亞大陸。

米列底聯盟
數百年前,獸人大舉入侵,卡帕多西亞帝國隨即佈置重兵戍守北方。一百年後,帝國發生內亂,北部隨即被軍方控制,組成米列底聯盟。聯盟由數個軍區組成,每區由參謀長統領。聯盟的領袖,就是由參謀長聯席會議選出的主席擔任。

米列底是卡帕多西亞大陸上軍力最強的國家。可是由於北方獸人的威脅,令它不能放下手來攻擊南方的土地。米列底全國採取軍事編制,男性皆是戰士,女性為後勤人員,小孩則為培訓物件……由於這個原因,米列底民風強悍,而且習慣以最直接了當的方法-- 暴力解決問題。

在索菲亞神聖王國與卡帕多西亞皇家騎士團的抵抗下,米列底的勢力並不能伸延到南方的國土。但是,最近頻頻有傳聞說它與獸人密謀,共同佔領卡帕多西亞大陸。

索菲亞神聖王國
不知從何時開始,古老的卡帕多西亞帝國出現了索菲亞信仰。信眾崇拜光明之神索菲亞,追求靈性的昇華,看輕世俗生活。這宗教原本只是在帝國的西北方盛行;但隨著某一任皇帝公開皈依索教後,索教成為國教,索菲亞祭司團進駐卡帕多西亞首都。可是,由於該皇帝早逝,他的繼承人對索教又不太熱衷,索教並未推行到全國。

索教由祭司團領導,祭司團的領袖是最高祭司。在歷史裡,索教的最高祭司不乏野心勃勃之輩,所以有時候皇帝與祭司之間的關係也會弄得頗僵。傳聞中,三百年前皇儲的神秘失蹤,與最高祭司有莫大關係。

帝國內亂後,傳聞最高祭司曾嘗試將皇位取而代之,可是陰謀失敗,整個祭司團被皇家騎士團驅逐。最高祭司惟有退守西北的大本營,隨即取代地區政府成立索菲亞神聖王國,自稱神王。

索菲亞的信眾由於輕視肉體,而且視單純犧牲為靈性昇華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戰場上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多年來,由於被迫與米列底和皇家騎士團周旋,所以神聖王國的勢力並未伸延到大陸南方。可是,由於最近幾十年大陸多次經歷旱災,索菲亞教在南方的信眾大為增加,令局勢變得更為不明朗。

伊頓王國
自古以來,卡帕多西亞大陸的東方都是富庶的漁米之鄉,是帝國的經濟命脈。帝國內亂後,諸侯紛紛四起,最後由伊頓王室統一東方。伊頓王室成員都是有技巧的外交家,他們一方面向強大的米列底示好,一方面又與南方的奧頓王國頻繁通商,令國家久已不曆戰事。

伊頓的人民富而好禮,注重教育禮儀。由於承平已久,他們都不很注意軍事,反而注重文治發展-- 伊頓的首都,是全大陸最繁榮的城市,雲集各地學者巫師。雖然如此,伊頓人民在鄉土受襲時卻是表現得強大無比,米列底就曾吃過無數次虧。

奧頓王國
在大陸的南方,是強盛的奧頓王國。卡帕多西亞大陸雖然東面和南面都臨海,但東海水勢平坦,適合捕魚;南海卻是風高浪急,令大陸南方的人民自古都是與大海搏鬥為生。

大陸南方一向都不是帝國的重點關注對象。但自從帝國分裂以來,奧頓王室一統南方,而且重點發展工商業。水深港闊的環境,為船隻提供了良好的停泊機會,令王國與外在大陸的交易日益頻繁。而且由於缺少戰爭,奧頓王國的工商業急速發展,出現了不少前所未見的工藝技術。

卡帕多西亞皇家騎士團
自古以來,卡帕多西亞皇家騎士團都擔任著守衛京畿的要務,與魔法師公會並稱為皇室兩大支柱。三百年前皇儲神秘失蹤,最高祭司陰謀奪位;全靠騎士團處理得宜,才不讓祭司的陰謀得逞。帝國內亂,群雄四起,不少諸侯都對空著的皇座虎視眈眈。可是有趣的是,每當諸侯攻下首都,宣佈稱帝時,他的勢力都不能久長。不久,諸侯們對首都都敬而遠之,人稱皇座咒詛。

結果,空著的首都,便由皇家騎士團繼續保衛。傳說他們從未放棄搜尋失蹤的皇儲,仍然等待有一天皇室能復辟,重振昔日的光輝……


2013年9月6日星期五

該走嗎?移民,尋根及其他(下)

2. 你忍心背棄祖國嗎?

有人說,移民的人無情無義,因爲他們在祖國強盛時自詡為炎黃子孫,當祖國需要幫助時卻背棄她一走了之。但他們錯了。無論祖國是強盛還是弱小,我永遠都是炎黃子孫;無論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是強盛還是弱小,我從來都不是它的子民。人們很喜歡把愛國和愛黨混爲一談,殊不知在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早已不是原來著重禮教的中國-- 那裏的人能夠爲了謀取盈利而置千萬嬰兒性命於不顧,那裏的人能夠爲了避免麻煩而把傷者來回輾壓-- 魯迅說禮教會吃人;但他預見不到,失去禮教的人們也吃人,而且連骨頭也不留下。

事實上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忠於國家從來不是一個主要項目,原因有三。第一,古代中國是個家天下的社會,人民從來沒有什麽民族主義的信念,只知道忠於君父。第二,聖賢的教導很開明,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即使是他老人家,也沒有死守魯國與亂臣作“最後鬥爭”。第三,中華文化的底藴從來就不依賴地理因素維持-- 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並不只限於山東某一條河;莊周夢到的,也不一定是只在中國出現的金斑喙鳳蝶。越是高明的道理就越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即使到了外國,我們仍需面對義利之辨,天人合一的難題;即使到了外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仍然是大家公認的金律。

相比能否融入異鄉風俗,會否因爲移民而背棄祖國從來不是我的疑慮。因爲我知道,河山的美好早已植根在我的心裏,智仁勇的追求也不會因爲移民外國而從我離開。

3. 你捨得離開香港嗎?
當然不捨得。誰會捨得離開自己的故鄉!

不過有時我會想,對於移民這大事還是理性一點好。對於一個投資者來説,無論他投資了某隻股票多久,無論他在這隻股票上投放了多少時間心機感情,如果他再不能從那股票看到任何前景,他也會在到達底綫時忍痛斬倉。移民也是一樣,如果我在香港再看不到任何前景,如果我預見到情勢只會越形惡化,到了某一天我也會斬倉離場。那麽,何時才是令我移民的底綫?我想最少有四樣:


  1. 當空氣污染得我要戴面罩才能出外
  2. 當教科書裏對學生有愛國愛黨的要求
  3. 當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4. 當我的言論自由受到威脅,連blogger 也不能寫的時候


幸好的是,這四個場景還未出現,現在還未是我走的時候。不過這些場景離我們遠嗎?想想03年的23條,去年的國教,還有下年啓用,因爲無人敢用而全球獨一的台山核電站……唉,原來移民就像那個末日鐘一樣,那日子離我何時都只是一步之遙。









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該走嗎?移民,尋根及其他(上)

最近一位好友跟我說,他畢業後大概會移民。走得那麽急,連專科也不在香港讀?我問。他說:對啊,到了外國再讀吧……”聽他這樣說,我不禁感到有點恍然若失。一直以來,雖然父母因保險的緣故給了我外國護照,但移民這個念頭從來沒有在我腦海中出現過。可是隨著香城的環境日益惡化,移民這意念不但反映在香城人民的心頭,更反映在腳頭上-- 今年度港人移民數字回升,上半年已有近四千人,較去年同期上升近一成……

到底我該不該走?我想,要走的話我最少會面對(來自他人或自己的)三個問題:

1. 你能適應異鄉嗎?

前年暑假我曾到美加一遊。那裏就如金庸在《鹿鼎記》中描述俄羅斯風景一般:繁花如錦,百鳥爭鳴,只是花卉蟲鳥和中土大異,花色麗而不香,鳥聲怪而不和,連菊花都是不同樣子的。去外國遊玩一次大概會感到新奇有趣,但如果我長住哪裏呢?會否感到格格不入,會否見到中土文物便感觸落淚?

這感覺,讓我想起上年去世的陳之藩。陳之藩是個電機工程師,也是個出色的散文家。他三十歲時到美國留學,然後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彼邦,只曾短暫來往港臺。居美期間,他寫就《旅美小簡》,裏面有一篇《失根的蘭花》,就是描述人在異域的感覺:

“ 十幾歲,就在外面飄流,淚從來也未這樣不知不覺的流過。在異鄉見過與家鄉完全相異的事物,也見過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從未因異鄉事物而想到過家。……我曾驕傲的說過自己:「我,到處可以為家。」
   
 然而,自至美國,情感突然變了。在夜裏的夢中,常常是家裏的小屋在風雨中坍塌了,或是母親的頭髮一根一根的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愛看與故鄉不同的東西,而又不敢看與故鄉相同的東西。我這時才恍然悟到,我所謂的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均不可以為家了。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亂流。那是因為古人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國之苦,萍總還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

宋朝畫家鄭思肖,畫蘭,連根帶葉,均飄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國,就是土,沒有國的人,是沒有根的草,不待風雨折磨,即形枯萎了。

人生如絮,飄零在此萬紫千紅的春天……我忍心離開故土,在異鄉飄零嗎?我不知道。






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唐氏綜合症的小朋友開心嗎?

最近的一次導修課,主題是唐氏綜合症。我們的小組討論了好一會兒,由唐氏綜合症的起因、病徵、治療,最終無可避免談到墮胎的問題。

我身旁的同學悄悄問我:“如果你在產前檢查知道你的胎兒有唐氏綜合症,你會墮胎嗎?”
我回答:“會,因爲唐氏綜合症的小朋友不但智力和動力發展比較遲緩,而且身體器官如心臟、腸胃等都可能會出問題。作爲他的父親,我有責任讓他的生活避免苦難。”
然後同學說:“但是聽説一般唐氏綜合症的小朋友都很開心的(1),他們並不一定認爲自己是在苦難裏面的呀。”

那一刻,我心裏登然一震。對啊,日常見到的唐氏綜合症患者都是笑眯眯的,並沒有什麽煩惱。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又怎樣能假定他們的人生只會是苦難,而不讓他們出生?是不是我貌似理性而大義凜然,其實只不過是自私--因爲最終蒙受最多苦難的可能是我?是我要照顧他起居飲食,是我要看著他飽受欺淩,是我要為他苦惱愁煩……既然是那麽麻煩,不如一開始放棄算了。

然後接著的那一瞬間,無數問題萌生,我的價值觀受到極大挑戰:

  1. 我有沒有權利為我人生一切的選擇作決定,尤其當這決定影響他人生命?
  2. 一個唐氏綜合症患者會願意誕生嗎?
  3. 如果他願意,但此擧會為我帶來極大苦難,我會願意嗎?
  4. 如果我逆他的意墮胎,那我算自私嗎?
  5. 生命的意義是什麽?是要一輩子滿足快樂,還是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6. 即使唐氏綜合症患者快樂,但如果他們找不到人生目標,那他們的人生充實嗎?

……

一直以來,作爲一個九號仔(2),避免衝突,“你好我好大家好”是我的人生傾向。當然,由於生活是一個零和遊戲,衝突總不是完全能夠避免;但在我一生中,其實我並沒有遇過像墮胎一樣徹底的衝突-- 我不能像其他衝突般盡量找到彼此的共同點,求同存異;我不能說:“既然大家意見不同,那就各讓一步,生一半好了”;因爲這次選擇只有兩個,不是生,便是死。

那麽,我該怎麽辦?最少有一點我要做到:忠於自己。我有自利傾向,可也有幫助他人的心意。到時該怎麽辦,我不知道;但最少最少,我要忠於自己心中的聲音。


(1) 回家到網上一查,其實唐氏綜合症患者並不會比普通人更開心。他們也有喜怒哀樂,也有自己的想法感受。但我撫心自問,即使我知道我的人生可能有更大機會不開心,我還是會選擇出生的,因爲結果很難說嘛。
(2) 九型人格中的九號。喜愛和平,害怕衝突。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我們的社會出了什麽問題?談謬誤(下)

上文(http://bileebala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18.html)說到,我們社會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既欠缺理性,也沒有討論。怎樣才能令自己更有理性?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迴避謬誤。什麽是謬誤?就是一些看似正確,實際錯誤的推理,例如虛假二分,攻擊稻草人等。以下再介紹兩個常見謬誤:

謬誤三:偷換概念
解析:基於語言的多樣性,一個詞語常常會有多於一個意思,產生歧義。偷換概念,就是運用這個詞語的多義性,以圖魚目混珠,甚至造出看似有理的論據。
例子反對佔領中環的人常說該活動犯法,所以破壞香港的法治;可是支持佔領中環的人也說自己在追求法治。爲什麽會有這樣的矛盾?因爲法治可以有很多含義。對反對該活動的人來説,法治的意思是單純的遵守法律;但對支持該活動的人來説,由於法律的本意乃是追求公義,如果現行的法律有與公義違背的地方,他們願意不惜違反現行法律來追求達到法律的本意,這也是法治。所以如果反對者指責支持者說你們追求法治,爲什麽自己也違反法律?,這便是偷換概念。
例子二:現在很流行說發展,行政長官愛說,民主派也說。但是爲什麽大家有那麽大的分歧?這是因爲發展這詞可以有兩個含義:第一個是中性的,解新增一些東西,亦即英文的“develop”;第二個含義是正面的,解朝好的方向進步。有些時候,特首所支持的發展,都會被反對派覺得是盲目,甚至是錯誤方向的前進而反對。然後那些批評者便會問你們不是要發展的嗎?現在我們發展大東北,爲什麽你們反對?這便可能犯了偷換概念的謬誤。

順帶一提,偷換概念大概是衆多謬誤中最難辨認的一個,所以大家務要小心,不要被人迷惑,也不要自己犯了。

謬誤四:訴諸無關
解析:訴諸無關,大概是現下最常見的謬誤。犯者會以一些無關的理由來支持他們的觀點,例如:
訴諸人身攻擊:梁振英這人鼠眉鼠相,大概不能成爲一個好特首(鼠眉鼠相或者會令人成爲一個不受歡迎的特首,但卻與表現無關。
訴諸同情:梁振英民望那麽低已經很慘了,你們便不要再反對他的東北發展計劃吧!(民望低與支持/反對東北發展計劃無關)
訴諸無辜:我係個小市民,讀得書少,唔識你哋咁多乜野理論架,講錯野唔好怪我呀(你講錯野就係講錯野,與背景無關,知無?)
訴諸暴力:我拳頭大D所以我啱D”(這不是謬誤,這是錯誤)


呢位小市民,成日自稱讀得書少而係度亂up,實在要學下謬誤


看完這篇文章,或者你會發現在我們身處的環境裏,謬誤簡直是無處不在。但不要緊,只要我們多加留意,勤於檢討自己,而且能在討論裏勇敢指出來的話,這情況是可以改善的。正如英諺有云:Watch your thoughts;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it is your destiny.改正謬誤,正要由自己做起!

附言:謬誤的種類其實還有很多。如果大家對謬誤有興趣的話,可以瀏覽以下網址:

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

我們的社會出了什麽問題?談謬誤(上)

現在人們常說,社會頻臨撕裂。我想,社會撕裂的最大原因,大概就是我們欠缺理性溝通

先說溝通。溝通重要,是因爲無論要申明立場,還是説服他人,都需要溝通,以令他人明白自己,自己也可以更了解他人。可是現在不知是不是有些人自知理虧,寧願放棄溝通,以爲包圍動武等方式也可解決問題。誰不知這些伎倆只能一時間轉移大衆視線,長期卻會製造更多的爭端。

但如果我們只有溝通,沒有理性,也不行。因爲沒有理性的溝通,只是一場你有你說,我有我說,各自表述的大龍鳳罷了。爲什麽?因爲唯有透過理性,大家才可透過同一個思維去了解對方從而達到溝通的目的。想像一下如果我說我支持佔領中環是因爲我鍾意,你說你支持梁振英是因爲天啓示,這樣的討論是不會有結果的,因爲我既不了解你的神秘體驗,你也很難代入我的喜好情緒當中。

怎樣才能令自己思考討論得更理性?有一個好方法,就是迴避謬誤。什麽是謬誤?就是一些看似正確,實際錯誤的推理。迴避謬誤,能令思考減少偏差,也有助在與人討論的時候保持理性。現在香港就是有很多人犯了謬誤也不自知,令分歧越來越多。以下是一些常見謬誤的例子

謬誤一:虛假二分
解析:人很喜歡把事情簡單分爲。誰不知這個世界卻不是如此極端的非黑即白。例如甲和乙都想追求公義,甲認爲要殺掉世界所有壞人,乙卻認爲要教好所有壞人。他們誰對?兩個都未必對。那麽他們都錯了?那也未必全錯。
例子:早前幫港出聲的發起人周融說幫港出聲佔領中環是一正一邪,就是典型的虛假二分。正如佔領中環的發起人戴耀廷所說,其實可能兩者都是正,因爲大家都是爲了香港好。強行把對方塑造成敵人,正正就是拒絕溝通的開端。


一正一邪?


謬誤二:攻擊稻草人
解析:以前的人如果很恨一個人,便會扎一個像那人的稻草人,然後狠狠的用針插下去,以爲那所恨的人也會因此倒地身亡。如果我們把人家的言論曲解成一個不合理的言論,把它推翻然後沾沾自喜的話,我們便是犯了類似的攻擊稻草人謬誤。
例子:毛孟靜最近去信保安局長,質疑有警員參與抹黑林老師集會,影響公務員中立性;然後一個自稱是退休警司的人寫信給她,聲稱她既然去信質疑,自然是認同這個不知所謂的林老師用粗言穢語來辱罵警務人員了,所以他將會查一下你的理據和背景,而且宣稱你以後出街將會受到我們三萬多個警務人員的辱駡。這位自稱警司的人不但把毛孟靜的要求曲解了,更上綱上綫,甚至訴諸恐嚇,正正是試圖攻擊稻草人的最佳例子。




2013年8月10日星期六

流沙河

流沙河,作家,詩人。青年時,以詩集《草木篇》在詩壇嶄露頭角;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反右運動期間因《草木篇》被毛澤東親自點名批評,流沙河被迫下放勞改,修路鋸木頭達二十年,直至1979年被平反爲止。

流沙河的詩,在下放前還帶著年輕人的青澀,平反後卻已洗淨鉛華,在輕鬆的語調下,剩下一點點對生活的無奈,對過往遭遇的憤概,和對失學兒子的愧疚。我是在旅途中偶然認識流沙河的。一看不得了,他的字詞雖然簡單得像打油詩一般,但卻輕快動人,而且蘊藏了深厚的情感,很合我的口味。例如以下那首《中秋》:

《中秋》
紙窗亮,負兒去工廠。
赤腳裸身鋸大木。
音韻鏗鏘,節奏悠揚。
愛他鐵齒有情,
養我一家四口;
恨他鐵齒無情,
啃我壯年時光。


啃完春,啃完夏,
晚歸忽聞桂花香。
屈指今夜中秋節,
叫賢妻快來窗前看月亮。
妻說月色果然好,
明晨又該洗衣裳,
不如早上床

這種風格,與他早年的詩歌相差很遠,如《籐》:


《藤》

他糾纏著丁香,往上爬,爬,爬……
終於把花掛上樹梢。
丁香被纏死了,砍作柴燒了。
他倒在地上,喘著氣,窺視著另一株樹……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他那首《就是那隻蟋蟀》:

《就是那隻蟋蟀》

臺灣詩人Y先生說:在海外,夜間聽到蟋蟀叫,就會以為那是在四川鄉下聽到的那一隻。

就是那一隻蟋蟀
鋼翅響拍著金風
一跳跳過了海峽
從臺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裡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豳風·七月》裡唱過
在《唐風·蟋蟀》裡唱過
在《古詩十九首》裡唱過
在花木蘭的織機旁唱過
夔的詞裡唱過
勞人聽過
思婦聽過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深山的驛道邊唱過
在長城的烽臺上唱過
在旅館的天井中唱過
在戰場的野草間唱過
孤客聽過
傷兵聽過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你的記憶裡唱歌
在我的記憶裡唱歌
唱童年的驚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籠
想起呼燈籬落
想起月餅
想起桂花
想起滿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園飛黃葉
想起野塘剩殘荷
想起雁南飛
想起田間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媽媽喚我們回去加衣裳
想起歲月偷偷流去許多許多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海峽那邊唱歌
在海峽這邊唱歌
在臺北的一條巷子裡唱歌
在四川的一個巷子裡唱歌
處處唱歌
比最單調的樂曲更單調
比最諧和的音響更諧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螢火
變成鳥
是鷓鴣
啼叫在鄉愁者的心窩

就是那一隻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傾聽
你在想念
我在傾聽
我在吟哦
你該猜到我在吟些什麼
我會猜到你在想些什麼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耳朵

一直覺得,正如青菜豆腐也可弄出美妙佳肴一樣,一個文字有功力的人,用最簡單的文字已可帶出最深遠的意境。很難有詩句,比“恨他鐵齒無情,啃我壯年時光。啃完春,啃完夏,晚歸忽聞桂花香。”更生動;也很難有詩句,比“想起媽媽喚我們回去加衣裳,想起歲月偷偷流去許多許多……”更觸動人心。事實上,讀到上面那一句時,我的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下來;幸好那時坐在旅遊車上,沒有人發現~~~
             

2013年8月6日星期二

林慧思事件有感

如果不知道事件經過的,可以先看以下兩段影片:

這是播映了事發經過,但沒有林老師用粗口駡人的片段

這是林老師與警員爭執的片段


首先,相信有一點任何人都沒有異議,就是林老師錯在說了“What the fuck”。“What the fuck”是不是粗口?有人說不是,有人說這等同“痴X綫”,我較認同後者,即是她說了粗口。

問題是,林老師說了粗口,錯在哪裏?有些人覺得,她身為小學老師,說粗口會教壞學生,敗壞教育界的聲譽。這想法我理解,因爲這個社會對老師這身份還是保持著一個較高的道德要求-- 老師們不但在上班時要做好榜樣,下班後也不應做一些不符合身份的事。

可是,既然林老師已三番四次為了這件事道歉,爲什麽後續事件還是一浪接一浪的發生,而且越益激進?這不得不讓我們懷疑,這件事另有玄機。

對我而言,林老師錯,不是錯在說粗口,因爲我覺得她在下班後有說粗口的自由,而且現在的小學生才不會那麽容易教壞;她錯,是錯在說粗口會破壞了她爭取公義的原意,模糊了大衆的焦點,而且給與了那些虎視眈眈的人一個借題發揮,興風作浪的機會。

本來,能夠勇敢地從群衆中站出來,為公義的事情發聲,是一種非常高尚的舉措。可是,即使事情本質公義,還需合乎衆人期望的行爲配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縱觀林老師的表現,撇除說粗口一事,其實她還是十分暴躁,而且有些不講道理-- 當警員把情況解釋清楚後,她仍然指罵其他警員,而且宣稱自己是“癲”的。這種行徑,不但將自己從道德高地上拉下來,而且給與反對者口實,指責她無理取鬧,甚至有機會將事情上綱上綫,召開連串集會,聲討這種行爲。結果,大衆不但早就忘記了是青年關愛協會包圍法輪功在先,同時也忘記了警方處理事件的手法可能還有可改善的地方-- 因爲焦點、矛頭、火氣全已集中在“林老師講粗口”這事上了。我相信,這可不是林老師當初站出來所希望見到的效果。

林老師是否可以做得更好呢?當然可以。不過,我也理解她的暴躁;因爲在那些場合,如果不大聲一點,不暴躁一點,根本沒有人會理會她;如果沒有人發聲,沒有人表示不同意,最終只會令像愛港力這些團體日益坐大。對她來説,她根本無從選擇-- 在一個非理性的街頭政治舞臺上,保持冷靜,保持高貴,同樣是於事無補。

我想,這才是香港政治最令人煩惱的地方-- 香港人不是不知道保持高貴,保持冷靜才是溝通的最好方法;但一班潔身自好的立法會議員在議會裏努力了這麽多年,香港的政治光景卻似是毫無寸進。當人民憤怒了,決定自己爭取了,政治紛爭便從高貴的議會下降到吵鬧的街頭上。在這街頭上,如果想保持冷靜克制,最後只會爲虎作倀,容許像愛港力這些蠻橫團體繼續蠻橫;但如果激動發聲,卻很容易成爲衝動無理的一份子,被人染紅染黑不算,還成爲槍靶子,甚至成爲更多紛亂的踏腳石。

當然,這是否代表我們真的無能爲力,任人宰割呢?當然不是。這兩難只是提醒我們,街頭抗爭可是一件非常容易出亂子的事-- 不但會有滋事分子趁機混水摸魚,興風作浪;即使是追求公義的群衆,也容易因爲控制不住自己而把本是正確的事搞臭,招人非議。希望林慧思老師這次能夠成爲一個反面教材,提醒那些正在籌辦大型抗爭運動的人,把事情做得更好。

PS 其實我不知道警方這次的處理是否正確。但即使他們處理不當,也不是前綫警員的錯。很慶幸在警隊中也有一些很理性的人,幫忙調息紛爭;也希望大衆不要把焦點弄錯,把罪過全都怪責在前綫警員上,還要指責他們是“公安”。在心理學上有一條標簽定律-- 你越把一個人標簽成某類人,他便越容易成爲該類人-- 我可不想見到這條定律在香港警方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