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危機(下)

上接危機(中):http://bilebala.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9.html

“對對,”宰相像是要打斷大法師的話,“我也收到類似的消息。”
“唉!”皇帝沒有留意到大法師和宰相之間的微妙變化,只是重重歎了口氣,然後開口說道,“最高祭司最近頻頻有小動作,難道三十年前那場變故他們還得不到教訓嗎?”

想起三十年前的那場逼宮,大法師還心有餘悸。那時候他還未成為大法師,前最高祭司勾結帝都侍衛隊大舉作亂,他和眾位魔法師被禁咒困在高塔上。正當叛亂快要成功,皇室快要蒙塵的時候,正是他成功打破禁咒,拯救先皇,往後論功行賞成為大法師的。想起來,當時作亂的侍衛隊被大舉流放到北方邊境抵抗獸人,怎知卻種下了現在北邊兵將不和的禍根。

想到這裡,本來正低頭沉思的他便抬起頭向皇帝說道:
“皇上,想看看現在的情況嗎?”
“什麼情況?”

大法師也不回答,只是揮舞著雙手在摩挲。漸漸的,一棵豐茂的大樹在他們三人眼前,在閃光中逐漸顯現-- 大樹根部廣大,枝幹粗壯,綠葉婆娑,樹枝的末端結著鮮亮的果子,讓人垂涎欲滴。但好景不常,轉眼間大樹已經老去;皇帝定睛細看,原來大樹的根部之間有條蟒蛇盤旋,枝幹慢慢變得硬化粗厚,養料在中間囤積,無法向上輸送;樹葉因而變得枯黃,上面有無數害蟲在嚼食;本來鮮亮的果子變得乾癟,然後破碎,墜落。

皇帝看到這裡,已是癡了,不由得顫聲道:“法……法師,我們該怎麼辦?”
“沒什麼辦法。”大法師道。“幸好這些都是長遠的問題,我們還有時間。你們先回去吧,我還要在這裡想一想。”
“走……走吧。”皇帝向宰相說道。他試圖站起,但腳步輕浮,想是已被眼前的景象嚇得無力起立。宰相連忙搶上一步扶起皇帝,攙著他肥胖的身軀一步一步往外走,但眼光依然沒有離開大樹那粗硬褪色的枝幹。

待皇帝和宰相走遠,大法師還在對著大樹呆呆出神。他想起先皇對他的器重,和在“黃金十年”最後那一年,先皇死前對他的一番話:
“法師啊,我是不行了。我這孩子心腸是好,腦筋卻未必靈活,我是知道的……帝國老了,衰微了,我已盡了全力,還是挽救不了……你才能比我孩子勝一百倍,如果他治理不了,你便看著辦吧……”

想到這裡,大法師已是老淚縱橫。先皇死後已有二十年,但想不到他的神情在腦中依然歷歷在目。他若有所思的看著眼前那行將枯死的大樹,看著那愚鈍的樹根、虎視眈眈的毒蛇、蓄滿養料不肯上傳的枝幹、枯黃的樹葉、密密嚼食的害蟲,心中一動,忽然一把火從大樹底部升起,瞬時把整棵大樹都燒成了灰!正當餘燼慢慢熄滅之際,從塵土中赫然又生出一根小樹苗;這小樹苗迅速長大,張起粗壯的樹枝,竟長得比原來的大樹更為華美。大法師凝視著這閃閃發亮的大樹,口中喃喃道:“唯有這樣,才能拯救帝國……”

數年後,皇帝暴斃,帝國分裂;大法師卻翩然消失於人間,不知所終……

《危機》完

2014年11月9日星期日

危機(中)

上接危機(上):http://bilebala.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97.html

眾大臣徐徐退出,雖然速度比平時更快。大法師望著他們的神情,少數臉上帶著譏誚,更多的卻是惶恐。他心中不禁暗歎,大臣離心,皇帝愚鈍,看來帝國難有安寧之日。忽然間他背後發出巨響,他連忙轉過頭來,只見皇帝臃腫的身軀重重的坐回皇位上,臉上帶著難以化解的愁容。

“兩位愛卿,你說我該怎麼辦……”皇帝低聲說道,“前方失利,後方卻有最高祭司在糾纏。今天早上還收到住在南方的皇弟的信,說南方旱災嚴重,急需救援。唉,我這皇帝還能做下去嗎?”

大法師自皇帝還是皇子開始便認識他了,但從來未見過他如此沮喪,不由得說:
“皇上也不需要如此擔心。南方又不是第一次旱災,過去這麼多次我們都解決了。”

“但這次不同啊,”宰相接口道,“皇弟的信中說,這一次連幻象也幫不了那些災民。連日的飢餓,雖然沒有令幻象的效果衰減,但他們始終沒有東西下肚,最後活活餓死了……”
“餓死了?”大法師很驚訝,因為帝國歷年來雖然災禍連連,但總能在魔法的幫助下捱過難關,從來沒有造成人命傷亡。“幻象的效力最少也有兩星期,難道整整半個月都沒有食物運過去嗎?”
“詳細情況現在還不清楚。當地政府說是押送的士兵私吞了,正緊急追查。”宰相答道。
“數百車糧食還能被私吞?當地官員的說法定有不盡不實之處。”大法師疑道。“趁事件發生未久,快些派人查問……”
“還用多問?”皇帝怒道,“其中一定有詐,立刻把有關官員鎖拿帝都,嚴刑拷打!”
“但……但……”
“別吞吞吐吐的,說!”
“但官員的首腦是玫瑰家族家主的弟弟,很受家主的倚重。莽然捉拿,不但會打草驚蛇,更會引起玫瑰家族的強烈反對……”宰相苦著臉回答。

“反對便反對吧。”大法師心想。玫瑰家族是四大家族之中最弱小的,即使強烈反對也不會帶來什麼嚴重影響。反而宰相身為四大家族之首,維護玫瑰家族也是情理之中。想到這點,他便打算轉變話題:
“捉拿官員還是次要的,”他向皇帝說道,“現在最重要是將糧食送到南方吧。”
“但現在糧食短缺,北方士兵的軍糧已經很吃緊,我們沒有多餘的食物再送到南方去了。”宰相答道。
“什麼?”皇帝驚呼。“‘黃金十年’儲下來的糧食,那麼快已經吃光了?”
“本來不是。”宰相答道。“但是近幾年來旱災連連,糧食消耗得很快……”
“恐怕不止,”大法師打斷宰相的話,“我最近收到消息,有一股魔法的蹤跡在帝都糧倉中出現,懷疑與祭司們有關……”說著他向宰相眼光一閃-- 這個消息宰相應該也都知道,為什麼他不提?難道……難道最高祭司和宰相竟然勾結上了?

危機(下):http://bilebala.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10.html

2014年11月8日星期六

危機(上)

“混帳!”皇帝怒吼,順手把剛看過的奏章擲在地上。

眾臣子忙都跪下,唯有坐在皇帝旁邊的大法師站起來,一言不發的拾起那卷羊皮細看。奏章並不長,最後還夾著一根粉紅的羽毛。大法師輕輕捏起羽毛,霎時間,他眼前出現一片景象-- 滿山的士兵在比他們大數倍的獸人前抱頭鼠竄,他們眼中只有恐懼和驚徨。

忽然間,一個身穿士官服飾的人出現在景象前,慌張說道:“陛下!臣等無能,我軍在北部山區中遭遇挫敗,現將撤回帝國邊界……”那人還未說完,景象已然消失。

大法師放下羽毛,卻不做聲-- 北方兵將不和,他早已隱約聽聞。眼前景象雖然兇險,卻未嘗不是軍官為了把主帥拉下馬,不惜激怒皇上的伎倆。他順手把羊皮遞給跪在最前的宰相,宰相站起,接過奏章看了,也不做聲,只和大法師對視一眼,雙方心事登時了然。

“你說這成話嗎?”皇帝待宰相看完,氣呼呼的問,“明明兵力是對方數倍,竟然被那群獸人打得落花流水,龜縮在邊界之內,還有臉寫奏章給我!”

“陛下息怒。”宰相聲線平靜,“前線戰況未必如你所看般惡劣。”
“未必?”皇帝怒吼,“他們把前幾年的戰果都丟了!”
皇帝越說越氣,跪下的大臣身子也伏得更低。

大法師見宰相不回答,便打算旁敲側擊,對皇帝說:
“皇上,北方獸人攻擊只是微末小事,我們的危機,恐怕還是在帝都之內哩。”
大法師一邊說,一邊向皇帝旁邊空著的座位瞥了一瞥。

皇帝警覺的沿著大法師的視線望去,看著那空著的座位,和那高懸在座位之上屬於最高祭司的旗幟,一口氣不由得鬆了,咕噥道:
“外有獸人入侵,內有……”

宰相見皇帝就要吐露真情,急忙向皇帝道:
“皇上,是不是叫大臣先退下?”

皇帝陡然醒悟過來,揮揮手說:
“對……對,你們退下,大法師和宰相留下來。”

眾大臣徐徐退出,雖然速度比平時更快。大法師望著他們的神情,少數臉上帶著譏誚,更多的卻是惶恐。他心中不禁暗歎,大臣離心,皇帝愚鈍,看來帝國難有安寧之日。忽然間他背後發出巨響,他連忙轉過頭來,只見皇帝臃腫的身軀重重的坐回皇位上,臉上帶著難以化解的愁容。(續)

危機(中):http://bilebala.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9.html

2014年9月8日星期一

月讀中秋

1. 中秋的主角是月亮,中秋的主題是團圓。但吊詭的是,在中國詩詞裡,月亮卻往往是孤獨的代名詞。


2. 可能是因為她明明可見,又處處可見吧!可憐的月亮自不免成為流落他鄉的詩人的參照物,看見月兒依舊,人面全非,對故鄉思憶更濃,像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或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3. 不但如此,高掛天空的月亮,又像在俯瞰眾生的悲歡離合,如南宋無名氏所作的民歌: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家飄零在外頭?

或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4. 月亮清冷的白光,讓寂寞的詩人更感孤獨,如東漢古詩十九首之中的《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或如李白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5. 可能正因月亮是孤獨的使者,所以人們才要於難得滿月的時候慶祝那更為難得的團聚。今天是中秋佳節,祝各位人月兩團圓,千里共嬋娟。



2014年6月4日星期三

現代童話:《黑魔后:沉睡魔咒》影評

警告:内含劇透

《黑魔后:沉睡魔咒》(《黑魔后》)以黑暗魔女Maleficent 的一生作切入點,重新演繹睡公主的故事。從情節可看出,迪士尼繼續近年風格,希望將一些傳統價值重新詮釋-- 善惡不再二元對立,而真愛亦不僅限於一男一女。經過重新詮釋,劇情自然合理得多,價值觀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

可是,《黑魔后》仍然是一部童話,一部現代的童話。

童話一般有一個特徵,就是以淺白的内容帶出教育信息;這不是童話的原罪,因爲童話的對象是兒童,内容不得不淺白。我不知道《黑魔后》製作者的原意是否想創作一部童話,如果是的話他們真的很成功--《黑魔后》敍事手法平鋪直敍,毫無轉折,深得“白”之要訣;《黑魔后》描寫手法淺薄蒼白,人物恩怨情仇輕輕帶過,亦符合“淺”之宗旨。

--以下開始吐嘈-- 
當然,如果製作者的原意是將睡公主的故事深化,那麽他們還是力有不逮-- 首先Maleficent 與少年 Stefan之間的相處情節嚴重不足,觀衆未見Maleficent 對 Stefan愛之濃烈,難以代入她被背叛後恨之深刻。然後Stefan 之轉變過於兀突,旁白以一副“你地明架啦”的腔調敍述“ 終於Stefan的野心蓋過了他的愛”;我的天,難道男人有野心是千古通理,不需要提供一點角色背景來解釋?還有公主,雖然公主得到的祝福是“無憂無慮的長大”,但她也太無憂無慮了吧?面對身世的揭露,面對Maleficent 的背叛,面對父王的禁錮,還要面對初戀;那麽多衝擊一次過到來,公主有什麽掙扎,有什麽心境變化?戲中完全沒有觸及。而最後,劇情以一場決鬥作結,更是畫蛇添足-- Maleficent 和 Stefan 之間的恩怨,早就以公主願意跟隨 Maleficent 為終結,還需畫公仔畫出腸的安排一場決鬥嗎?

--以下吐嘈升級-- 
剛才談及戲中思想的淺薄,現在吐嘈一下劇情的犯駁:我最不明白是,爲什麽那三個糊塗仙女那麽害怕國王,甚至甘願為他照顧公主十六年?最可笑是弄丟公主後,仙女們還要一邊嚷著說“國王要砍了他們的頭”,一邊飛回國王的城堡,這可不是一般的糊塗啊。還有,紡輪爲什麽沒有被完全銷毀?面對那麽瘋狂的國王,還有人敢逆他的意旨?原著裏那紡輪是魔女變的,而且公主是因爲從來沒有見過紡輪而受騙,可謂合理得多。

總而言之,除非《黑魔后》是一部童話,否則製作人在說故事上還需繼續努力。近來的電影有一個傾向,就是把大部分資金放在特技製作,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劇情。《黑魔后》的魔境可謂美輪美奐;但劇情是皮,場景是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希望往後的製作者戒之慎之,先把故事説好,觀衆才能代入那美妙世界。

劇情:**
畫面:****
推薦:**





2014年5月23日星期五

《水滸傳》裏的人物描寫(一)

利申:以下内容,並非原創。

前天胡扯過《水滸傳》裏的政治意識,今天認真討論一下《水滸傳》入木三分的人物描寫。

小時候喜歡把書草草看過,注重的是大概情節;現在懂得慢慢品書了,才發現《水滸傳》裏的人物描寫有血有肉還有骨,越“嗒”越有味道。

先由簡單的說起。

一. 晁蓋的不滿

未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泊之主是宋江,但原來宋江在上位之前還有一個首領叫晁蓋。晁蓋與宋江的關係其實很微妙-- 他們原來是不認識的,後來晁蓋犯了罪,宋江徇私放了他,晁蓋便邀宋江一同上梁山泊避難。誰不知宋江不肯,晁蓋惟有自己上了山,當了首領,一當便是四十回合,足足是宋江的兩倍。直到後來宋江也上了山,晁蓋想把首領之位讓給他,宋江也不肯,只是坐了第二把交椅。

故事至此,仍是一派兄友弟恭模樣;誰不知宋江在山寨住得久了,問題也來了-- 原來宋江名頭比晁蓋更響,也更得民心;每一次梁山泊有難,總是宋江領兵立功,晁蓋留守山寨。有一天晁蓋忍不住了,原文道:

晁蓋道:『三郎賢弟,你連次下山多遍,今番權且守寨,愚兄替你走一遭。』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這個是兄弟的事。小可情願請幾位弟兄同走一遭。』說言未了,廳上廳下一齊都道:「願效犬馬之勞,跟隨同去。」
晁蓋見宋江如此堅決,弟兄們又是一呼百應,也不好拒絕,只是心裏更不是味兒。但堂堂梁山泊首領,總是這樣窩囊的縮在山寨可不成話,終於有一次梁山泊又遇到挑戰,晁蓋這次下定決心了:
晁蓋聽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 遭!不捉得這畜生,誓不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宋江苦勸不聽。晁蓋忿怒,便點五千人馬,啟請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你看,宋江又是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而晁蓋今次“忿怒”了。不單是這樣,上一次宋江下山一呼百應,今次他下山卻是要“啓請”頭領相助。民心歸向如此,晁蓋這首領位置還坐得下去嗎?坐不下去了,但《水滸傳》作者又不能讓宋江謀朝篡位,唯有讓晁蓋被外敵解決。果然,晁蓋第一千零一次下山,竟然一下子被人射死了。

晁蓋死了,宋江該可以順理成章的繼位了吧。未可以,原來晁蓋還有一手:

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 轉頭看著宋江,囑咐道:「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這真是“晁蓋的陰謀”啊,他明知道宋江是衆望所歸,偏偏留下古怪遺言,要那個為他報仇的做梁山泊首領。這明明是欺負宋江是個文職人員吧。其實這陰謀晁蓋和宋江都是心知肚明的,否則晁蓋不用戴頭盔叫宋江“別怪他”吧。但誰叫宋江是“孝義黑三郎”呢,這暗箭惟有死死地氣吞了。 還要“放聲大哭,如喪考妣”。

故事完了嗎?未完。原來那個晁蓋的仇人實在是太過厲害,宋江惟有“禮聘”(其實是綁架)另一個武功高強的人來搞掂他。誰不知那人真的成功了,帶著那仇人的頭顱回山。這下子怎樣辦呢?宋江很尷尬,其實報仇那人更尷尬-- 初上梁山,就讓他當梁山泊之主?沒有這麽大的蛤蟆隨街跳吧。

怎麽辦好呢?晁蓋的遺言不能被漠視,宋江的地位更不能被挑戰。結果宋江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話說宋江不負晁蓋遺言,要把主位,讓與盧員外。眾人不服。宋江又道:『目今山寨錢糧缺少,梁山泊東,有兩個州府, 卻有錢糧:一處是東平府,一處是東昌府。我們自來不曾攪擾他 那裏百姓。今去問他借糧,可寫下兩個鬮兒,我和盧員外各拈一 處。如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如何?』
可憐的那兩座城子,爲了這無聊的糾紛竟然被作爲賭注了。當下兩人分兵,宋江把他最精良的人馬,最密切的心腹都分給報仇那人了。誰不知結果卻是宋江贏了-- 他打破了城子後才收到消息,說另一邊戰況不利:
宋江見說,嘆道:『盧俊義直如此無緣!特地教吳學究、 公孫勝都去幫他,只想要他見陣成功,坐這第一把交椅,誰想又逢敵手!既然如此,我等眾兄弟引兵都去救應。』
唉,其實宋江“義氣深重”的把心腹全送到另一邊去,以他的聰明智慧,也不會真的巴望這些心腹會費盡心機相助另一邊勝利吧。 結果宋江穩穩當當的坐上了梁山泊主之位,也沒有人有異議(可能有隻鬼有吧)。


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在封建時期是禁書,這問題困擾了我好久。明明主角宋江寧願被發配也不願上梁山,明明他上了梁山還一天到晚嚷著要被“招安”,明明招安不成對著大奸角高俅還要陪笑臉,這樣一個主角,簡直是“良民典範”,《水滸傳》理應被推廣成“十大好書”才是,爲什麽還要被禁?

最近重讀,慢慢發現個中原因。《水滸傳》被禁,不是因爲一班好漢們殺人放火,作姦犯科,而是因爲它揭示了自古忠臣良民的下場。什麽下場?被擱置,被冷待,被迫害。想梁山泊一夥終於投靠了大宋皇朝,受命出征遼國,大破混天陣後迫得遼王上表求和,立下連楊老令公也不能做到的不世功勳,最後竟因爲奸臣亂政而只得“錦袍一領,金甲一副,名馬一匹”;然後滅田虎,破王慶,眾好漢無封賞之餘還因怕“驚動皇上”而被禁上朝!

招安以前,讀者們看到的都是眾兄弟們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豪快場面,招安以後,眾好漢卻是爲了朝廷命令東奔西走,最後與方腊鬥個兩敗俱傷,結果活下來的英雄中孤獨終老有之,吊頸死有之,被毒死有之。你說,這樣的情節豈不是會讓人看得胸口翳悶,心浮氣躁,忍不住學李逵閙一聲:“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最令人心寒的是,《水滸傳》雖是小説家言,描寫的情節卻是句句屬實--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從文種到劉溫,從韓信到徐達,甚至本朝如劉少奇、彭德懷,無不是活生生,血淋淋的見證。

爲什麽做臣子一定沒有好下場?原因不是因爲他們忠直,而是因爲他們大權在握。對於一個獨裁者而言,他最害怕的就是“功高震主”,最害怕的就是出現第二個權力中心。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宋江看不到這點,一心做個忠臣孝子,卻不知朝廷對他的108好漢早已眼紅至極,生怕他在大破敵人後一個回馬槍直取汴京。這不但是宋江的無奈,更是獨裁政權下千千萬萬人民的無奈。

最後,宋江果然如願以償,以一個忠臣的身份含冤而死。只是可憐了李逵,在毫無inform consent 的情況下被自己的“宋江哥哥”毒死了。其實,宋江報國之心越是強烈,只會越是顯得報效朝廷的荒謬。如此的情節,如此的潛臺詞,《水滸傳》爲什麽要被歷代朝廷列爲禁書,不言而喻了吧。

2014年4月10日星期四

孔子世家

最近文憑試中文閲讀卷中出了《史記·孔子世家》。有老師批評《孔子世家》屬比較艱澀的孔子思想史,較少在課堂觸及,所以有學校貼中絕非巧合。其實熱愛中國歷史,以至中國文學者,對《孔子世家》一定不會陌生;老師受此文感動,欲與學生分享,也毫不出奇。

《孔子世家》理所當然的,記載孔子的一生。不過有意思的是,人物傳記一般會被列爲《列傳》,如《管晏列傳》、《老子韓非列傳》;《世家》一般是用來記載王國的歷史,例如《趙世家》、《齊世家》。孔子不是王,爲什麽他的傳記會被列為世家呢?相信各位看了下文,自會明白。

《孔子世家》中有一段記載,十分鼓舞人心,每次我讀到都會不自禁的打顫。話説孔子中年時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有一次在陳國和蔡國中間被人圍困,絕水絕糧,弟子都病得站不起來。這是孔子一生中最困頓的一次,史稱“陳蔡之厄”。孔子知道弟子在埋怨自己,便召來他最親密的幾個弟子來探探口風。

孔子首先召來大弟子子路。
他問:“難道我的道理有什麽不對嗎?為什麽我們會淪落到這地步呢?”
子路是個武士,也是個粗曠率直的人。他聽到老師這麽問,便坦然答道:“可能是我們的程度還不夠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們。”
孔子聽到這個回答,眉頭一皺,說:“是這樣嗎?假使有程度的人便能得人信任,那古代的仁人伯夷、叔齊又怎會餓死在首陽山呢?”

看來孔子對這個答案不是很滿意,於是他便叫子路退下,再召來二弟子子貢,問他同樣的問題:“難道我的道理有什麽不對嗎?為什麽我們會淪落到這地步呢?”
子貢是個商人,爲人相對圓滑,便對老師說:“可能是老師的標準太高吧。我們何不遷就世人的程度,降低自己的標準呢?”
這想來是子貢的心底話。他伴隨老師東奔西走,看著老師一次又一次被人回絕,心中早已憤憤不平。

孔子聽到這個答案,只是微微一笑,說道:“好農夫不一定能得到好收成,好裁縫也不一定能夠滿足顧客所需。君子的要務,是努力做好自己,而非討好別人。子貢啊,現在你為求別人包容而不惜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志向不夠遠大呢!”

兩個最親愛的弟子都不能夠明白老師的想法,孔子不禁有點失望。於是他召來最親愛的弟子顏回,又問他相同的問題:“難道我的道理有什麽不對嗎?為什麽我們會淪落到這地步呢?”

原文中,顏回這樣回答:“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意譯成白話文,就是顏回答孔子道:“老師的道理,博大得天下間無人能夠接受。但這有什麽問題呢?正因爲他們不能接受,才顯得老師是君子!我們不做好自己,是自己的問題;但現在既然我們已經做好了而天下不能接受,那就是他們的問題。不被世人接受有什麽問題呢?正因爲他們不能接受,才能顯出君子本色!”

顏回不愧為孔子最親愛的弟子。孔子聽到他的回答後非常高興,說:“正是如此。顏回啊如果你有錢,我一定當你的管家。”孔子這是和弟子説笑,因爲顏回窮得一窮二白,哪裏來多餘的財產呢。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不但可看到孔子師徒之間的交流風格,也可看到孔子堅定的信念。在周遊列國的旅程中,孔子不是未被人招攬過;但他一不願意討好別人,二不願意幹他不願意的事(例如領兵打仗),所以到最後屢屢被人拒絕,甚至被人圍困於絕地。(最後還是要靠口才了得的子貢,説服楚王出兵救援,才能脫離險境)但孔子一直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學説已經成熟,將來一定被人顯揚。果然,孔子的學説最終成爲“國學”,代代相傳,至今不絕。

司馬遷在《孔子世家》的最後有一段總結,原文如下:“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爲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賢人衆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意譯上文,就是司馬遷感嘆,孔子就像高山一般令人景仰,雖然他不能達到這個境地,卻時時對它嚮往。司馬遷讀論語時,常想象孔子的爲人;當他到孔子的故鄉旅遊,看到孔子的故居舊物,往往徘徊不能去。自古以來有很多君王賢人,他們活著時都很榮耀,死後卻籍籍無名;孔子是個平民,他的學説卻能流傳千古,可謂至聖!所以他把孔子的傳記列爲《世家》,與眾帝王同列。

其實,孔子的成就,又怎能是一般帝王能夠比擬呢?

14/4/2014 補記:
原來DSE閲讀理解正正係出呢段,實在令人感動。
自古以來,失意者往往有兩個反應:
1. 係咪我做得唔夠好,所以人地唔中意?
2. 係咪衆人皆醉我獨醒?我好唔好屈就?
但係顏回既答案,突破左以上兩個反應(華生?):人地點睇唔重要,最重要做好自己!
***
通常失意既人,都會怨嘆命運弄人,時不我予;但係孔子好清楚gum將人生分開兩個區域:可以控制同唔可以控制--
可以控制既事,自然要努力去做(盡人事),而且相信自己一定做到(為仁由己)
而唔可以控制既事,既然無得控制,又何必苦惱?(聽天命)
共勉之!

2014年3月27日星期四

生死之間

正溫習間,一個飛行的黑影忽然進入你的視線。
你隨手一抓,黑影消失了。你張開手一看,一隻蟲子就在你手中,動也不動。
生命是如此脆弱。
你把蟲子扔到桌子上,繼續溫習。
忽然間,你的視野中有些異樣。你定睛一看,原來蟲子還在動呢。它雖然身體倒了過來,但仍猛伸腿腳,掙扎求存。
你起了慈悲心,輕輕碰了碰蟲子,把它倒過來。
腿腳著地的蟲子翅膀應該壞了,只會四處亂走。你乾脆把筆記電腦拿起來,免得龐大電腦的微小移動會傷害它。
但走了一會,蟲子支撐不住,倒下了。
你心中不忍,向它吹了口氣。可能是受到空氣流動的刺激吧,蟲子又動了。
那一刻你很開心。你覺得你吹出的是生命氣息。看著四處亂走的蟲子,你感受到生命的柔韌和喜悅。
但走了一會,蟲子支撐不住,又倒下了。你心中不忍,向它再吹了口氣。但這次蟲子不動了。它就這樣躺在書桌的一角,腿腳僵硬,動也不動。

動也不動。那是你祖母死去的同一天。
你試圖説服自己死亡是大限,誰也逃不過。
你試圖效法莊子,在妻子死去那天擊盆高歌。
但你的眼淚還是不爭氣的,流淌下來。



****



蟲子可能只有一天性命,早上孵化,晚上死去。
祖母高壽八十六歲。
但你在他們之間找到一種難以名狀的連結。
可能因爲,
曾經,他們皆擁有那無比柔韌,卻又無比脆弱的生命。







2014年2月15日星期六

生生不息

這是個溫暖的春天,粉白色的蘋果花滿山滿谷盛開,好像為山頭蓋上了一層粉雪。主角坐在一棵蘋果樹下,望著正在勞動的精靈們出神。

他在邊境的驚嘆早已淡去,他發現精靈的生活其實平淡無奇-- 每一天的採摘、耕種、打獵,這種生活比他的鄉下還要原始。但那天他在邊境看到那一幕,確實不是幻覺;精靈確實擁有強大魔法。主角在樹下沉思,究竟發生什麽事?

一個正在幹活的精靈好像聽到他的疑問。只見他放下手中的鋤頭,走過來問道:“你好像對我們的生活很好奇?”
“是的。你們既然擁有無窮的力量,爲何你們又甘於平淡的生活?”主角頓了一頓,又說:“即使是你們常做的耕種、打獵,用魔法不是更快捷嗎?用地動術鬆土,縛風術捆住野獸,甚至簡單一個模石咒,就能建造牢固的房屋……”

精靈並無回答他的問題,反而蹲下,摸著地上的一塊花瓣,把它細心拈起。
“精靈確實擁有力量,也懂得怎樣利用……”忽然之間,也不見他念出什麽咒語,樹頂上發出悉悉索索的聲音,滿樹的蘋果花無聲無息的翩然落下。那一刻,世界好像停住了-- 主角眼前只剩下粉白色的花雨,和沐浴在花雨之中,還在凝視手中花瓣的精靈身影。過了半晌,時間才重新開始運行。

“但如果花兒全都掉落了,這棵樹在秋天就不能結出豐厚果實。”精靈若無其事的繼續說。“同樣,如果穀物種多了,地土會失去養分;野獸捕多了,明年他們將全都消失……魔法的用途,並不單純爲了自己利益。萬物誕生、消逝,生長、枯萎,這才是最強大的魔法。我們的魔法,只是這股力量的影子罷了……”精靈嘆了口氣,拍拍手,一陣旋風將地上的花朵捲起,輕輕送回它們原來的位置。

當主角回過神來,精靈早已遠去,他頭上的蘋果花仍然盛開。一切都好像夢境一場。

精靈……究竟是一個怎麽樣的種族?主角的疑惑更深了。

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

詩人鐘意做啲咩?

李白:飲酒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杜甫:賞月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白居易:聽歌
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柳永:減肥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曹操:沉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李商隱:追憶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納蘭性德:問問題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李清照:搵野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辛棄疾:搵人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屈原:搵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結論:詩人除咗鍾意搵嘢、搵人同搵路之外,佢哋原來仲好alone~~XDDD 各位情人節快樂 lol

2014年2月11日星期二

孔子有一天被弟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讓我們終身奉行?”
孔子回答:“是‘恕’字吧。”

什麽是恕?古人喜歡拆字解字,所以“如心為恕”。什麽是如心?就是將心比心,用心明白別人的感受,別人的想法,別人的處境。

可惜,現代人很欠缺這個“恕”字。大概是因爲個人主義盛行吧,相比起留意別人的感受,我們更喜歡注重的感受,的想法,的處境,的利益。

但是缺乏“恕”的結果,是矛盾漸漸產生:
“爲什麽他要這樣做?”
“爲什麽他要那麽固執?”
“爲什麽他是如此冥頑不靈?”
……

缺乏“恕”的結果,是社會上充滿了誤解、憤怒和分裂。因爲當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別人,別人會有太多東西我們看不順眼。當我們只用自己的尺量度事物,會有太多東西被划成不合標準。

現代人看到“恕”字,通常會想起“寬恕”,但“寬恕”的意思並不止原諒那麽簡單-- 爲什麽我們能“恕”?正是因爲我們心胸夠寬大,大得足夠容納自己,也足夠容納別人。爲什麽我們能原諒?因爲我們將心比心,明白別人的苦處,明白自己的渺少……

當然,濫於寬恕,也會造成犬儒、僞善、不義等弊病。不過這些是後話了,有機會再說。





2014年2月5日星期三

求教

老師,我學不好魔法。
爲什麽?
我覺得我施法既單調,又無力。
徒弟,你知道什麽東西最廣闊嗎?
是無盡海,老師。
不是,是想象力。
……
這就是你學不好魔法的原因。你被你的知識捆住了。
……對不起,老師。我會嘗試脫離知識,發揮想象力。
徒弟,樹無根會怎樣?
會死。
鳥無窩會怎樣?
會死。
沒錯。如果你的想象力脫離知識,它們也一樣會死。
我很矛盾,老師。
哈,你是想說我很矛盾吧。
我剛剛就是説我很矛盾。
……
……
我問你,如果把五樣東西任意組合,會有多少個可能性?
如果不計重覆的話,三十二個。
你懂得多少個咒語?
三十個。
你可以得到多少組合?
十億多。啊……
明白了麽?單凴你認識的咒語,得到的組合已遠多於我們認識咒語的總和。
那老師,爲什麽我們只有那麽少咒語?
如果把一隻角放在馬的額頭上,你會得到什麽?
獨角獸,老師。
如果把角放在馬的屁股上呢?
……
你看,同樣的元素,不同的組合,不同的結果。魔法也是一樣,我們要學懂把角放在馬的額頭上……這需要一種優雅。
優雅……老師,這就是魔法的秘密嗎?
也算是吧。








2014年1月27日星期一

看圖說蘋果

女孩遙望星空,對男孩說:“你如果愛我,就摘顆星星下來吧。”
男孩沒有說什麽,只從懷裏拿出一個蘋果。
男孩說:“我摘不到天邊的星星,不過我給你帶來了一顆。”
女孩撒嬌:“是嗎,為什麽我看不到呢?”

你看到男孩的那顆星星嗎?



紅艷艷的蘋果,從來都是人類創造力的泉源。傳説牛頓在蘋果樹下沉思,結果從一顆熟透的蘋果發現萬有引力;喬布斯把公司命名為蘋果電腦,也是希望借助牛頓的想象力;他的用心果然沒有白費。


最早期的蘋果電腦標誌


黎志英把他的報紙稱爲蘋果日報,則是因為他認爲,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便沒有罪惡,沒有是非,更不會有新聞。所以那禁果其實就是所有新聞的源頭。當然,禁果並不代表蘋果;古代的以色列並不生產蘋果,真正的禁果更有可能是葡萄或者無花果。那麽,爲何人們傾向覺得那禁果就是蘋果?是否因爲蘋果鮮甜多汁,紅彤彤的外表最容易讓夏娃抵受不住誘惑,咬了一口?



蘋果是難得既美味,又健康的食物。西諺云:“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從西醫角度看,蘋果富含水溶性纖維,不但有助減低血管内的壞膽固醇,也讓人產生飽肚感,有助減肥和通便;從中醫角度看,蘋果性涼味甘,有助生津潤肺,健脾開胃。不但如此,傳聞中蘋果的香味也有助舒緩心理壓力,甚至解決失眠。

劇集裏大長今也讓臨終的皇帝聞著蘋果睡覺,不知是否爲了舒緩失去至愛的精神壓力?

不過,藥多為毒,蘋果雖然含有衆多營養,不過原來它也帶有能夠致命的毒素-- 氫氰酸。不過不用擔心,因爲這些氫氰酸大都存在於蘋果的果核裏,而且分量不多,普遍不足危害。當然,那些喜愛把整個水果一起攪成果汁的人可要小心了。


所謂氫氰酸,其實就是山埃的一種。值得留意的是,山埃帶有杏仁味,所以如果日後有人給你一杯帶淡淡杏仁味的甜茶,你可千萬不要喝!(這是偵探小説常見橋段)
相比起氫氰酸,我想更多人害怕蘋果皮上那層白得發亮的果蠟。其實,蘋果上的果蠟可以分爲三種:第一種是蘋果天然分泌用來防蟲的果蠟,對人類無害;第二種是人工加上去有助保存的果蠟,對人體也無害,而且用熱水浸泡即可去除;第三種才是有害内含水銀的工業用蠟-- 不過這種蠟很容易辨認,因爲它會令蘋果呈現出一種不自然的紅色,而且在大力抹拭蘋果表皮時它會在紙巾上留下淡淡的紅色印跡。

塗上工業蠟的蘋果顔色真的很不自然

說起蘋果,你腦海中會呈現出怎麽樣的果實?它的顔色是深紅還是淡紅,肉質是鬆軟還是爽脆?原來蘋果被人工培植了幾百年,早已產生不同品種,而我們常見的有三種:第一種是深紅色,肉質鬆軟,味道甘甜的Red Delicious,中文取尾音譯作“蛇果”;第二種是個子比較小,又酸又甜的Ralls Ganet “國光蘋果”,通常比較便宜;而第三種則是上述兩種美國蘋果的混合體,也就是日本的富士蘋果。果然日本人是善於把他人的發明發揚光大的民族。富士蘋果兼取兩家所長,除了味道甘甜鮮美外,果肉也是爽脆多汁。記錄中最貴的紅富士蘋果王,價值可達五萬大元-- 不知它是鑲了金,還是内藏鑽石?

左二是國光蘋果,最右是蛇果。這是西人的圖片,所以不包括富士蘋果。


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

太極拳裏的科學哲理

回想起我一開始報名學太極時,是想學來養生的。所以當我第一課聽師姐說起,太極是用來搏擊的時候,我不由得嚇了一跳。不過到現在學了“搏擊太極”五個月,我倒沒有後悔過,因爲太極拳實在是太有趣了,越琢磨越能讓人嘗出味道。而且我發現,太極中其實包含不少科學和中國傳統哲學的道理,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太極裏的科學

沉肘鬆膊
太極講求出拳時手肘要沉,肩膊要鬆,這與我們平常認識的道理不符-- 如果手臂不直,力道又如何從上臂的肌肉傳送到拳頭上?但其實發明太極拳的人很了解人體結構:他知道人大部分肌肉都是在胸背和腿上,所以我們出拳時也是要求我們扭腰蹬腿,要用腰力和腿力,而不單靠上臂的力道。不但如此,沉下手肘也有助我們畫圓,以轉化敵人的力道為己用;這在下文還會提到。

練拳要慢
太極拳常給人一個印象,就是練習時慢吞吞的,毫無殺傷力。誰不知慢練非常符合科學原理。研究指出,慢動作練習有助肌肉協調,讓身體加快培養出條件反射。我們學鋼琴時老師也要求我們越快的段落越要慢練,也是這個道理。當我們出拳時,很多時候都是依靠身體的自然反應,所以培養出條件反射非常重要。不但如此,慢練對肌肉要求更爲嚴苛,例如打出白鶴亮翅時慢練就要比快練吃力好幾倍;所以慢練也有助培養肌肉的強度。


太極裏的哲理

四兩撥千斤
金庸小説裏有個太極高手被稱作“棉裏針”,因爲他的武功就像棉花裏的一根鋼針般,輕力捏的話恍如無物,用力捏的話便會踫到裏面的鋼針,而且越用力便越受傷害。太極裏有很多招數,威力確實與敵人打過來的力度成正比。就如野馬分鬃,敵人的動作越大,他跌倒的機會便越大。我的責任,只是巧妙轉換敵人力道的方向,讓他反讓自己吃虧。其實我們生活上不也是這樣嗎?中國人講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借力打力的哲學正好符合這個道理。

以靜制動
太極拳裏有很多招數,是不會主動出擊的。除了因爲上述借力打力的原因外,還因爲先出擊反會暴露拳路,先露破綻。老子說:“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使用武力本是迫不得已的事,所以真正的武者不會主動出擊。在中國歷史裏,縱然很多時萬國來朝,我們卻很少主動出擊,反而是用高深文化來感化周圍的人。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兵。"武力出擊永遠是最後的手段,讓人明白你的強大從而主動被感化才是最好的做法。

留有餘地
太極拳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特點,就是打敗人時不會致人於死地。一般來説敵人打輸了最多跌倒,卻不會嚴重受傷。這也很符合傳統中國智慧,得饒人處且饒人。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君子不會相爭,充其量也只會比射箭,因爲能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分出高下。打太極拳也是這樣-- 兩人對打,一人打輸了,最多也只是跌倒在地上,打勝那一方主動扶起他,禮貌說一聲:“承讓,承讓!”,打輸了那個也不會有什麽怨恨,那不是很理想嗎?


不說不知,原來李連杰也打太極拳,還懂“應肚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