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熲:
知道你將要到英國留學,我心中既喜且悲。喜的是,出國對你的前途來説的確是最好歸宿,留在香港只會艱險重重;悲的是,你一去便是四五年,不知幾時才能見你的面容。關顧小組一向靠你的推動鼓勵,現在你走了,半溫吞的我們靠誰來鼓勵呢?
聽説許多曾到外地留學的人,都說一生中最難忘的就是那幾年留學生涯;我的爸爸到現在,還對當年在英國窮得拿檸檬醬夾麵包當作一餐的生活感到津津樂道。當然,我希望你最難忘的歲月都是與我們度過;不過真的要好好珍惜這幾年的生活呢!
到了外地,至少有三樣東西是新的:新的學習方法,新的生活圈子,還有新的文化環境。這三樣東西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因爲我也是一隻被困在香港的坐井蛙,不過我還是盡能力描述一下,如果你到埗後發現不是這樣的話便糾正我吧。
在英國的學習方法,大抵與香港的大學一樣,都是lecture, tutorial 之類。不過英國的學習風氣應該更自由開放,不要放棄問問題的機會才好。而且,在那裏自主學習的成分應該更高,再沒有我們所熟悉的past paper 和model answer 了。對於不喜歡被填鴨的你,應該會更高興吧。
至於生活圈子,應該是最難應付的部分吧。英國排外的風氣甚重,同學們聯手排斥另一個同學的故事時有聽聞。而且這風氣隨著同學年紀越大越厲害,對於不擅英文的你,可能是一大難關。我有時會想,你會以什麽形象與新同學們相處呢?你會蓄意改變自己來迎合別人嗎?不過,相信無論身在什麽環境,你總能處之泰然。畢竟有誰能讓我們脫離基督的愛呢?如果我們還在他的愛裏,我們又懼怕什麽呢?即使前面荊棘滿途,不過第一,它不會影響你的前途;第二,這可能更是一個成長的大好機會。
最後,便是感受當地的文化環境了。這件事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有些人去了幾年外國,學了幾句洋粗話,便以爲是海歸人才了,誰不知他們什麽都不是。英國歷史雖未如中國般源遠流長,但文化也真的是博大精深。但是那含蓄而不失幽默的談吐,就花一生也未必學得來。做弟兄的,當然希望你能持一口流利的英文回來;不過,我更希望你能學到那種紳士風度,甚至那種享受生活的優雅態度。不過你看,其實我也不能很深入形容那種文化,一切就留待你回來后告訴我了。總之,不要只到旅遊景點遊覽;多些去博物館,多些深入當地的民居農村吧,把英國最真的一面找出來;不要只把足跡留在大學裏,也不要把時間全花在pub裏與人言不及義地胡吹一輪,然後毫無得著的回來哦。
至於追求,現在科技那麽發達,如果有心的話,要與主有更深的關係是毫無難度的。最怕在無人催促下,你會濫用基督的自由罷了。不過請放心,我們會盡我們的一份,時常督促你的。
言有盡而意無窮。在這四五年間,你回來,我當然高興;不過更高興的,是你沒有白費這幾年時間,也沒有白費那巨額金錢。告訴過自己不要那麽um chum 的,不過一高興又寫了那麽多了。如果你想繼續聼我um chum,或者有什麽事想與我分享的話,記得多些寄信回來啊!
言多不贅
沛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看完有什麽感想?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