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看《恐懼鬥室》系列的影片。電影情節很特別,說的是一個性格急躁的警官,從閉路電視中目睹著自己的兒子被困在一個空屋内面對死亡,兇手卻逼他好好坐著。結果那個警官受不了,衝進那屋子救兒子,誰不知這是那兇手的詭計-- 警官一直以爲他在目擊著兒子受苦,但那原來這件事早已發生。他的兒子一直藏在在他身旁,只要他好好坐著,時間滿了,兇手自然會放他兒子出來。結果是,警官衝進了那間房子,被埋伏著的幫兇殺死了。
我是在一個宿營的夜裏看這齣影片的。當謎底終於揭曉,那警官兒子終於現身時,圍著看的衆人都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氣。不過,在驚訝過後,由於類似的情節在其他地方都看過,例如《龍狼傳》,甚至是周星馳的《功夫》等,所以這橋段帶給我的印象並不特別深刻。反而是,我有點為那警官遭遇到的命運而嘆息。在電影中,明明兇手早已許諾過那警官,只要時間一到便會放他的兒子出來;明明警官早已被警告,屋子裏隱藏著危機,不要進去;但那警官就是不聼,就是要進去,結果自招死亡。很多人可能為了警官的遭遇感到惋惜--如果他有多一點耐性,便不會導致這兩敗俱傷的結局。但我想,那警官性格就是那麽急躁,就是事情重覆一萬次,他也一定會衝進那危機四伏的房子裏。
性格決定命運。諸葛亮事必躬親的性格,決定了他勞累致死,最終病逝五丈原的命運。關羽驕傲的性格,決定了他大意失荊州的命運。當然,就天下大勢來説,個人性格可能是無足輕重的。無論諸葛亮是勤勞還是懶惰,關羽是驕傲還是謙虛,中國也會因爲人民對於停戰的要求而統一,但我們可以見到,個人性格對他自己的命運,甚至他周邊的人的命運,卻可能很有關係的。最諷刺是,他們應該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的,但是性格使然,無法改變。例如當諸葛亮知道司馬懿評他事必躬親,不能長久的時候,他的回答是這件事他也知道,但他就是怕別人做事沒他那麽上心,所以不能放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看完有什麽感想?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