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星期三

重設範文好嗎?

DSE中文科應否重設範文?贊成重設的認爲,範文有助提升中學生文學素養,增加中國文化底蘊;反對的則認爲,重新考核範文只會令學生走到僵化背誦的老路,徒然增加他們的負擔。可是我覺得,重設範文的問題根本就不在範文,而是在於考試本身只要這個要求“一試定生死”的考試制度仍然存在,考生就不免面臨思想僵化、盲目背誦的問題;只要考試對學生的壓力仍然龐大,他們就仍然難以定心來,欣賞範文裏的妙語佳句,以至文章旨趣。

首先,我並不認爲現今中文課程對文學的涵蓋度不足。雖然範文取消了,但就我所知,爲了方便教學,現在中學課本都會以文章為基礎,從中教授寫作技巧、内容結構、甚至品德情意。單就我記憶所及,由中一至中五,我學過用文言文寫的文章就有《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始得西山宴遊記》、《燭之武退秦師》,用白話文寫的也有《背影》、《爸爸的花兒落了》、《風箏》、《紙船》等。

不但如此,在最近補習時,更發現現在的課本裏也包含劇本和小説選段,例如《人間有情》和《射雕英雄傳》的選段。這説明萬變不離其宗,教授中文的載體還是文章;而且出版社也銳意求新,希望在課文裏包含更多時代氣息。故此,現在的中文課程其實絕不缺乏文學與文化,問題是老師有沒有功力,能透過這些載體把學生帶進中文的美麗世界;問題是學生有沒有時間和閒情,來慢慢品讀這些文章。如果老師功力深厚,學生也有時間,有沒有範文根本不是一個大問題,因爲學生自會選取課文内,甚至課文外的絕妙好辭來欣賞誦讀。

不但如此,透過重設十幾篇範文以提高學生文學素養,本身就是一個過於理想的説法。衆所周知,語文素養是沉浸出來的,與學生的語言環境、同輩修養、老師質素等因素有莫大關係。範文充其量只是導引學生進入中國文學世界之門;如果學生平日所接觸的資訊與範文風馬牛不相及的話,背誦範文只是一曝十寒,毫無作用。例如,如果一個學生自小在粗口橫飛的環境中成長,平日又只愛上網上的討論區,接觸的都是考評局所謂的“火星話”的話,在中文堂間偶然讀讀《出師表》、《岳陽樓記》根本不會對他有很大的影響,因爲他不能將從範文所學來的修辭手法,甚至語境意趣代入日常生活裏。由此可見,即使香港學生的中文程度真的下滑,這也不是單靠重設幾篇範文就能挽回,因爲這涉及整個社會的文化程度、傳媒與網路世界的影響、中文的變化和革新等更爲深遠的因素。

可是,這是否代表不設範文,就能解決學生背誦課文,思想僵化等問題呢?當然不是。中文科自2005年起取消範文,至今差不多已有十年。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會見到學生瘋狂背誦範文、例題、評卷參考等資料,只不過這些範文不是經典好文,而是補習社爲了“貼題”而作的文章罷了。爲什麽考生那麽熱衷於背誦?難道他們還嫌壓力不夠?當然不是!只不過在這“一試定生死”的DSE制度下,考生們不容有失,唯有無所不用其極,把各類題型、範文一背再背,以保安全,甚至期望能僥倖“貼”中題目。思想僵化也是同樣道理,當“翻炒”已經成爲香港考試的一門例行公事,學生能不苦苦背誦歷年試題答案,以致變得思想僵化嗎?故此,考生熱衷背誦、思想僵化等弱點,根本就是香港考試制度硬生迫成的。現在考評局抨擊學生缺乏創意,缺乏批判思維,不是賊喊捉賊嗎!

説到底,學生們如此認真對待DSE這場考試,不但因爲這是一個對他們能力的考核,更是因爲DSE無比重要,幾乎是他們進入大學的唯一途徑。可是,這是一個合理的情況嗎?爲何我們要一試定生死?爲何定要透過一場考試去決定前途?爲何社會階層的流動只能透過一場考試去實現?就如美國,雖然學生也只需考一個SAT,不過他們有無數機會去重考,因爲考試當局知道凡是統一的考核,就一定有僵化、不全面、講求運氣等種種問題。不但如此,外國的社會階層也不如香港那麽懸殊,讀大學與不讀大學的人收入相差不會太遠,所以學生的壓力相對上也沒有那麽大。在這種環境下,背誦範文的情況根本不會出現,出現了也能迎刃而解,根本不用考評局費心。

總而言之,假設香港學生中文水平低落,重設範文與否根本影響不大,因爲這與香港考試制度,也與整個文化環境有關。只要“一試定生死”的情況仍然存在,學生們就避不了背誦,避不了僵化,也難有時間提升文學修養,文化水平。即使最後重設範文,但範文只是用來應試的話,也只會惹來學生反感,甚至對中國文化更失興趣。難道這就是當局提議重設範文的原意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看完有什麽感想?歡迎分享!